[发明专利]一种干法缓释型生物基沥青混合料温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83030.5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任常宝;张良;梁励图;王予红;熊晨;王海民;蔡晓伟;郝庚任;刘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富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26 | 分类号: | C04B24/26;C04B24/38;C04B2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贾永华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法缓释型 生物 沥青 混合 料温拌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法缓释型生物基沥青混合料温拌剂,由聚合物、生物基填料、含水载体组成;以聚合物为基材;其中,聚合物占40~80%,生物基填料占10~30%、含水载体占10~30%;所述含水载体为有机结晶水化合物,或者是无机机结晶水化合物,或者是吸水树脂。本发明可应用于普通基质沥青混合料或掺混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拌合,获得的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优良,可达到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应用于沥青路面的铺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沥青混合料改性的干法缓释 型生物基沥青混合料温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新材料,通过添加温拌剂,可以降低沥 青的高温黏度,使沥青混合料在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20-40℃的条件 下实现拌合及压实,优良的温拌剂在有效降低温度的情况下仍可保持其路用性 能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同时,温拌技术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 源消耗、烟尘等废弃物的排放,环保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近几年温拌沥青混合 料技术越来越受施工人员的青睐。但总体来看,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对热拌混合 料技术综合路用性能稍差。如何提高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成为近年来研究重点。
同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二次利用过程需要在高温下完成,再生过程中会 发生二次老化,利用效率有限,将温拌技术应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备受 关注,开发适合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节能环保型温拌剂和使用技术、并解决 材料相容性等问题,将对资源可循环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温拌剂的加入方式大体分为湿法(预混)和干法(直投)两种,从 施工角度看施工人员更倾向于使用干法,但干法和湿法都存在各自的问题。
公开号为第CN10337423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包含润滑添加剂的温拌 沥青粘结剂组合物,通过将无水磷酸等润滑酸、表面活性剂类物质或蜡等润滑 物质先与沥青水泥共混,再掺入骨料,可有效获得温拌效果且不降低沥青粘结 性,但这种温拌剂需要与沥青基体预混均匀,增加了施工步骤,且加入蜡等小 分子物质不利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公开号为第CN104177850A的中国发 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温拌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将酯类表面活性剂与抽出油 类再生剂共混均匀,再加入到沥青或再生沥青中,最后与骨料等进行拌和,得 到了低温性能达到最低标准的沥青混合料,但抗车辙性能(动稳定度)很差,芳烃油剂已被广泛认为可用于橡胶沥青中,溶胀致密的硫桥结构,软化橡胶, 使后续炼胶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但主要用于SBS改性沥青中,应用范围有限, 且单纯使用油剂不能弥补复合材料在机械性能上的损失。公开号为第 CN10279581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使用含水率约20%的无机硅酸盐作为温拌剂,该温拌剂加入过程无需预混,只 需要在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最后一步加入,但无机硅酸盐存在与复合材料基 体相容性问题,且失水率不易控制。公开号为第CN102408602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直接投放式沥青温拌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将聚烯烃、有 机润滑剂、白土碳黑等无机填料挤出加工制备得到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在沥 青与集料等拌合过程中直接投放,但无机补强剂在沥青混合料基体中具有补强 效果差和相容性差的缺陷,采用废旧塑料也存在成分及性能不稳定的风险。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有必要进行开发研究,以提供一种性能达标, 使用方便,易于推广应用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法缓释型生物基沥青混合料温拌剂及其制备方 法,其可应用于普通基质沥青混合料或掺混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拌合,获 得的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优良,可达到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应用于 沥青路面的铺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富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富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3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