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82902.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32 | 分类号: | H04B10/032;H04Q11/00;H04J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传输组中物理层通道的原始数据,获取对应的保护数据;对原始数据和保护数据进行传输。通过本发明的方案,为逻辑通道提供了一种数据校验方案,改善了在逻辑通道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物理通道发生故障时,整个逻辑通道会发生中断的问题,保障了逻辑通道的安全传输,改善了网络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绑定多个物理层通道实现业务传输的方法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物理层通道可以是光纤,也可以是背板通道。灵活以太网(FlexE-Flexible Ethernet)和灵活光传送网(FlexO-Flexibl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就是这种技术的两种应用。
灵活以太网(FlexE-Flexible Ethernet)技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OIF于2015年3月发起研究,并于2016年3月正式表决通过相关的技术文档。灵活以太网技术提供一种通用的机制来传送一系列不同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速率的业务,可以是单个MAC速率比较大的业务,也可以是多个MAC速率比较小的业务的集合,不在限定为单一MAC速率的业务,灵活以太网的通用结构如图1所示。灵活以太网一个特性就是:绑定多个速率相同的以太网PHY(物理通道)来传输MAC速率比较大的业务,例如绑定3个100G的以太网PHY用来支持MAC速率为300G的业务,即业务是在多条以太网PHY中传输的。
灵活以太网与传统以太网结构上的区别在于灵活以太网在MAC层和PCS(PhysicalCoding Sublayer)层多了一个垫层(FlexE Shim),该垫层的功能是构建一个大小为20*n个66b块的Calendar,n为绑定的以太网PHY个数,每个66b块代表一个5G的时隙。在复用侧,不同MAC速率的业务按照与5G的倍数关系,装进对应个数66b块中。每20个66b块构成一个sub-Calendar,大小为20*n的Calendar分布到n个sub-Calendar中。对于每个sub-Calendar,每20*1023个66b块添加一个66b块的开销,用来存储相关的映射关系,每个sub-Calendar在单个100G的以太网PHY中传送。在解复用侧,n个sub-Calendar组成一个大小为20*n的Calendar,根据开销中存储的映射关系从相应个数的66b块中提取出对应的客户业务。目前,OIF只考虑速率为100G的以太网PHY,未来200G,400G以太网标准颁布之后,也会考虑更大速率的以太网PHY。FlexE group指的是由一个1到n条以太网PHY绑定起来形成的一个组,如图1所示。
灵活光传送网(FlexO-Flexibl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技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TU于2015年6月发起研究并于2016年9月正式表决通过相关的技术文档,灵活光传送网的通用结构如图2所示。灵活光传送网一个特性就是:绑定多个速率相同的光传送网接口来实现B100G OTN的互通,例如绑定4个100G的OTN接口用来实现OTUC4互通。
由于FlexE/FlexO协议是将多个物理通道捆绑成一个业务传递的逻辑通道,当一个物理通道发生故障时,如图3所示,则整个逻辑通道发生故障,如一个物理通道中断,则整个逻辑通道就中断了,逻辑通道发生故障的概率是单个物理通道发生故障概率的整数倍,倍数就是物理通道的总数量,这样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就降低了。
目前标准协议中并未考虑灵活以太网网络和灵活光传送网网络的可靠性问题,本专利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逻辑通道发生故障的概率较高所造成的网络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82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