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9314.7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戴永强;苏瑜;贾康乐;钟本镔;高敏;麦裕良;廖兵;熊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20/06 | 分类号: | C08F220/06;C08F228/02;C08F222/06;C08F220/58;C08F2/38;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齐键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土 研磨 高分子 稀释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丙烯酸类单体、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均匀,加入碱溶液至反应液的pH值为7~8,抽真空,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待反应液冷却后加入碱溶液至反应液的pH值为8~9,得到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本发明的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添加量小、降黏效果好、减水效果优异、成本低、稳定性好,可以显著提高陶土的分散性和研磨的效率,其生产工艺简单,具有原子经济性,无需进行后处理,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球磨助剂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制品历史悠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陶瓷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造陶瓷时,需要将陶土研磨至一定的粒度范围,才能够满足陶土制品的高品质要求。在陶土研磨过程中,需要加水稀释,当陶土研磨完成后,又需要去除陶土内90%以上的水,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而如果在陶土研磨过程中水的添加量太大,必然会导致除水时能耗显著增加。因此,在陶土研磨过程中,需要加入稀释剂来降低体系的黏度,进而减少水的添加量。
目前,陶土研磨用稀释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无机盐类、有机小分子类和复合减水剂。无机盐类发展较为成熟,但其分子结构和分子量不可控,使用时添加量大、减水效果较差;有机小分子类的减水效果较好,但其成本较高、稳定性差;复合减水剂的成本低、适应性好,但其减水效率有限,无法满足现代陶瓷生产的高减水率、高稳定性要求。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添加量小、减水效果优异、成本低、稳定性好的陶土研磨用稀释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酸类单体、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均匀,加入碱溶液至反应液的pH值为7~8,抽真空,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待反应液冷却后加入碱溶液至反应液的pH值为8~9,得到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
所述的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马来酸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类单体的质量占丙烯酸类单体和水总质量的30%~45%。
所述的链转移剂为S,S′-二(α,α′-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链转移剂的质量占丙烯酸类单体和水总质量的1%~4%。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引发剂的质量占丙烯酸类单体和水总质量的0.3%~2.0%。
所述的聚合反应在60~75℃下进行,反应时间为4~6h。
所述的引发剂以水溶液的形式滴加到反应液中,0.6~2h滴加完毕。
所述的碱溶液为质量分数40%~60%的氢氧化钠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添加量小、降黏效果好、减水效果优异、成本低、稳定性好,可以显著提高陶土的分散性和研磨的效率,其生产工艺简单,具有原子经济性,无需进行后处理,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酸类单体、链转移剂和水混合均匀,加入碱溶液至反应液的pH值为7~8,抽真空,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待反应液冷却后加入碱溶液至反应液的pH值为8~9,得到陶土研磨用高分子稀释剂。
优选的,所述的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马来酸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类单体的质量占丙烯酸类单体和水总质量的3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9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