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双膜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7243.7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玲;刘俊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慧玲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废水双膜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废水处理设备也得到了技术的提升,但是现在的设备耗能高、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不易移动,价格昂贵,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废水双膜处理装置,解决了现在的设备耗能高、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不易移动,价格昂贵,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废水双膜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滑轮、底柱、排污口、工作仓、进料口、出水口、显示器、控制箱、控制系统、电源、底架、沉淀仓、输送管、膜组件、石英砂过滤层、活性炭过滤层、高效杀菌层、通风机、静置仓、压力板,所述底架上设有工作仓,所述工作仓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仓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工作仓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仓下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侧设有出水口,所述排污口通过工作仓与出水口连接,所述工作仓侧设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通过底架与控制箱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仓内设有沉淀仓,所述沉淀仓侧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设有膜组件,所述膜组件侧设有石英砂过滤层,所述输送管设有膜组件通过与石英砂过滤层连接,所述石英砂过滤层侧设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与石英砂过滤层连接;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废水双膜处理装置,开启电源后,将废水从进料口倒入工作仓内,然后通过控制系统启动机器进行废水处理,首先废水将会进行沉淀处理,然后通过膜组件、石英砂过滤层等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完后进行杀菌处理,然后进入静置仓内,出水口可以将水放出来,显示器可以显示机器的当前状态,滑轮可以使机器移动。本发明耗能低、效率高,而且安全性高,易移动,价格低廉,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废水双膜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工作仓内部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废水处理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废水处理设备也得到了技术的提升,但是现在的设备耗能高、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不易移动,价格昂贵,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参考图1、图2,废水双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滑轮1、底柱2、排污口3、工作仓4、进料口5、出水口6、显示器7、控制箱8、控制系统9、电源10、底架11、沉淀仓12、输送管13、膜组件14、石英砂过滤层15、活性炭过滤层16、高效杀菌层17、通风机18、静置仓19、压力板20,所述底架11上设有工作仓4,工作仓4与底架11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仓4上设有进料口5,进料口5与工作仓4固定连接,所述工作仓4下设有排污口3,排污口3侧设有出水口6,所述排污口3通过工作仓4与出水口6连接,工作仓4侧设有控制箱8,控制箱8通过底架11与控制箱8连接,控制箱8上设有显示器7,所述显示器7下设有控制系统9,所述控制系统9下设有电源10,电源10与控制箱8连接,所述底架11下设有底柱2,底架11与底柱2固定连接,所述底柱2下设有滑轮1,底柱2与滑轮1连接,工作仓4内设有沉淀仓12,所述沉淀仓12侧设有输送管13,输送管13设有膜组件14,膜组件14侧设有石英砂过滤层15,输送管13设有膜组件14通过与石英砂过滤层15连接,石英砂过滤层15侧设有活性炭过滤层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慧玲,未经王慧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7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