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茶叶揉捻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5991.1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吕雪英 |
地址: | 5455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揉捻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茶叶揉捻的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揉捻是茶叶杀青后进入的下一道茶叶加工工序。所谓的揉捻可以理解为两个动作,一个揉,就是把杀青后的茶叶揉成条形,保持茶叶纤维组织不致破坏,使茶叶卷紧成需要的形状,便于储存;一个捻,就是破坏杀青后的茶叶的组织细胞,使茶叶内含物质渗透在茶叶的表面,提高茶叶在冲泡时的浓度。
现有技术中的茶叶的揉捻方式主要用手工揉捻,手工揉捻过程中揉捻压力一般都是先轻后重,轻重交替进行,至最后松压,解团即可。手工揉捻由于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捻揉机,它可以解决手工捻揉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茶叶捻揉机,腔体,所述腔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下部设有出料口,所述腔体内部设有用于捻揉的跨置于所述腔体内壁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电磁阀体与气体供应装置连接,所述出料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搅拌杆;所述驱动杆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搅拌杆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和电磁阀体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进料口处的感应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腔体内壁为波纹条状。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与所述腔体形成容量空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腔体内设有感应器,感应到茶叶到来后传递到控制器,用控制器控制气囊充气,并对茶叶进行捻揉,既能够控制揉捻的力度,又能够提高茶叶揉捻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茶叶揉捻机所示的实施例,腔体1,该腔体1内壁为波纹条状,该腔体1的上部设有进料口2,下部设有出料口3,该腔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捻揉的跨置于该腔体1内壁的驱动杆4,该驱动杆4上设有气囊4-1;该气囊4-1通过电磁阀体6与气体供应装置7连接,该气体供应装置7为现有技术,出料口3的两侧分别设有搅拌杆5;图2所示,该驱动杆4与第一驱动电机8连接,该搅拌杆5与第二驱动电机9连接,该第一驱动电机8、第二驱动电机9和电磁阀体6均与控制器10连接,控制器10与设置在腔体1内的进料口2处的感应器11连接,气囊4-1与腔体1形状形成容量空间,用于存放茶叶。
该茶叶捻揉机的工作原理是:感应器11感应茶叶进入腔体1,将信号传递到控制器10;控制器10控制电磁阀体6开启,气囊4-1充气,与腔体1内壁作用对茶叶进行揉捻;控制器10驱动第一驱动电机8控制驱动杆4顺时针旋转;经过时间t1后,控制器10控制第一驱动电机8控制驱动杆4逆时针旋转;经过时间t2后,控制器10控制第二驱动电机9驱动搅拌杆5顺时针旋转;
时间t3后,控制器10控制第二驱动电机9驱动搅拌杆5逆时针旋转;直到揉捻完成,关闭气体供应装置7,对气囊4-1放气;将茶叶从从料口中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5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