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西葫芦大棚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73896.8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8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祝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三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B79/02;C05G1/00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薛华芳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植 西葫芦 大棚栽培 播种 大棚膜 浇水量 采收 大棚 施肥 整枝 栽培 田间管理 播种育苗 覆盖地膜 种子处理 追肥 除草 催芽 覆盖 覆土 耕翻 苗床 足底 整地 成活 浇水 土地 苗木 育苗 生长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葫芦大棚栽培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整地施肥:在栽培前对栽培土地深耕翻耙,在翻耙过程中对土地进行施肥;B、种子处理,催芽可播种;C、播种育苗:采用苗床方式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后覆土再覆盖地膜,保持湿度;C、定植:在大棚上覆盖大棚膜并对苗木进行定植,定植前期大棚始终覆盖大棚膜;D、田间管理:定植后进行表面浇水,定植成活后加大浇水量,在此过程中进行除草并进行整枝,进入后期,逐步减少浇水量并进行追肥;E、采收。采用上述方法后,不但适合多个季节的生长,而且保证了最终产品的品质,采收后的西葫芦具有非常高的医药价值,其营养也十分丰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增加了经济效益和医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棚蔬菜栽培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西葫芦大棚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西葫芦为葫芦科南瓜属中叶片具较少白斑,果柄五棱形的载培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西葫芦含有较多维生素C、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高,瓜肉含较多水分及葡萄糖、戊聚糖等,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栽培,是目前蔬菜生产中用量最大的种类, 传统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采用露天栽培,由此导致西葫芦产量低,另外,其栽培方法也不太适当,使得品质不是很好,限制了营养价值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量高、品质好且营养价值得到较大提升的西葫芦大棚栽培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西葫芦大棚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整地施肥:
在栽培前对栽培土地深耕翻耙,在翻耙过程中对土地进行施肥使肥料充分融入到土地中,施肥种类为腐烂玉米秸秆、鸡粪、复合肥;
B、种子处理:
用45-50℃的温水浸泡种子25-30分钟,再浸种3-5小时,然后用3-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分钟,在28-32℃的温度条件下催芽,种子出芽70%-80%时,即可播种;
C、播种育苗:
采用苗床方式育苗,播种前浇足底水,播种后覆土2-3厘米,再覆盖地膜,保持湿度,出苗后,撤去地膜,定植前9-11天,将白天温度控制在18-28℃,夜间降至7-9℃,苗龄为25-35天;
C、定植:
在大棚上覆盖大棚膜并对苗木进行定植,定植密度1200-1500株/亩;定植前施腐熟农家肥3500-4000千克/亩,定植前期大棚始终覆盖大棚膜,中期间隔放风,控制生长环境为20-25℃;
D、田间管理:
定植后进行表面浇水,定植成活后加大浇水量,在此过程中进行除草并进行整枝,进入后期,逐步减少浇水量并进行追肥;
E、采收:
西葫芦采食嫩瓜,开花后4-10天、果重150-250克时采收。
所述步骤A中施肥量为腐烂玉米秸秆600-650千克/亩,鸡粪3000-3500千克/亩,复合肥20-30千克/亩。
所述追肥施腐熟稀粪2500-3000千克/亩。
采用上述的方法后,由于种植时首次提出了新的土地处理手段并且选用了合理的肥料,由此为其生长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另外,合理苗木处理手段加之在覆盖大棚定植管理手段,由此使其不但适合多个季节的生长,而且保证了最终产品的品质,采收后的西葫芦具有非常高的医药价值,其营养也十分丰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增加了经济效益和医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西葫芦大棚栽培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三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镇江三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73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