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塑板自动上料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9455.0 | 申请日: | 2017-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5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卞定华;顾卫玲;董寅雪;卞梓诺;董新民;章建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旭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82 | 分类号: | B65G47/82;B65G47/24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2404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塑板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木塑板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木塑复合板材是一种主要由木材、木纤维素或植物纤维素为基础材料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和加工助剂等,混合均匀后再经模具设备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的高新型装饰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的性能与特征,是能替代木材和塑料的新型复合材料。木塑板在进行加工处理过程中,其往往会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需对于木塑板的不同端面进行加工,而目前的木塑板上料工艺往往由人工进行,其不仅效率较低,且由于人工进行木塑板依次翻转过程中,极易出现失误而导致后续无法进行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木塑板自动上料机构,其既可实现对于木塑板的自动传输上料处理,同时可在传输过程中实现对于木塑板的自动翻转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木塑板自动上料机构,其包括有机架,机架之上设置有进料端以及出料端,机架的进料端设置有出板平台,出板平台通过多个伺服升降机连接至机架之上,出板平台的端部设置有推杆机构,其包括有朝向出板平台进行延伸的推杆,推杆通过驱动气缸进行驱动处理;所述机架的出料端设置有自动翻板机构,其包括有翻板机架,翻板机架通过伺服升降机连接至机架之上,翻板机架之上设置有采用“U”形结构的翻板叉,翻板叉的开口方向朝向出板平台所在方向,翻板机架之中设置有用于驱使翻板叉进行绕轴旋转的翻板电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机架的进料端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副,所述推杆机构之中的推杆的下端部设置有延伸至第一直线导轨副中的第一直线滑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直线导轨副与第一直线滑块的设置,以使得推杆机构中推杆的运动精度得以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机架的出料端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副,所述自动翻板机构之中的翻板机架的侧端部设置有延伸至第二直线导轨副之中的第二直线滑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二直线导轨副与第二直线导轨的设置,以使得自动翻板机构中翻板机架的升降精度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板平台与自动翻板机构之间设置有牵引机构,其包括有设置于出料平台端部的牵引辊,以及设置在牵引辊与自动翻板机构之间的多个导料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牵引机构的设置以使得木塑板的整体传输效果更为平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翻板叉的长度至少为0.8米,翻板叉的端部采用朝向翻板叉内部进行倾斜延伸的斜面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翻板叉的长度设置以使得其对于木塑板可实现稳定的固定效果,以确保其在进行翻转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翻板叉端部的斜面结构则可使得木塑板可得以导向处理,以确保其顺利进入至翻板叉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木塑板自动上料机构,其可通过木塑板自动上料机构中的推板机构配合出板平台的升降处理以实现对于木塑板的自动出料工序,受推杆机构中推杆作用而进行运动木塑板运动至自动翻板机构对应位置后,自动翻板机构中的翻板机架在伺服升降机作用下运动至木塑板的对应传输高度;当木塑板传输至自动翻板机构中的翻板叉内部时,翻板叉在翻板电机的作用下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木塑板完成翻板处理;翻转后的木塑板在自动翻板机构下降后即可运动至机架的出料端以完成出料。
上述木塑板自动上料机构即可完成木塑板的自动传输处理,其可又通过自动翻板机构相对于木塑板的间隔翻转处理,以使得木塑板进入至后续加工设备时呈现加工面彼此交错的置放方式,进而使得木塑板的整体加工效率得以显著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推杆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自动翻板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架、101—进料端、102—出料端、2—出板平台、3—伺服升降机、4—推杆、5—驱动气缸、6—翻板机架、7—翻板叉、8—翻板电机、9—第一直线导轨副、10—第一直线滑块、11—第二直线导轨副、12—第二直线滑块、13—牵引辊、14—导料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旭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盐城旭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94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