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进出口诱导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8028.0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4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任百胜;赵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9/20 | 分类号: | E01F9/20;F21V33/00;F21W111/06;F21Y10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进出口 诱导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发光引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进出口诱导系统。
背景技术
虽隧道交通事故数低于公路事故数量,但其事故率却远高于公路事故率,研究表明,现在隧道交通事故中,依然有30%~40%的事故发生在隧道进口段及接近段;尤其京昆高速安康段秦岭1号隧道发生的特大隧道交通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事故原因也引人深思;秦岭事故的发生原因除了驾驶员自身存在着疲劳驾驶的缘故,隧道进出口并不缺乏交通安全设施,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不能认为是有效的。
目前,在隧道进出口前的接近段仅有限速标识牌以及一些提示牌,但信息过多往往会被驾驶员所忽视,且交通设施设置大多容易引发驾驶员的速度高估。
人的视觉特点主要体现在视野视距范围比较有限,处理信息速率有限,光适应性和追踪性,视错觉的产生。视野视距范围较为有限:人眼所能注意到的范围是有限的,位于范围外的物体,人眼难以捕捉到,因此需要考虑交通设施设置的位置。处理信息速率有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人对道路信息的读取的数量有限,道路设施的频率数量等会影响其诱导性。光适应性和追踪性:光亮、颜色、形状等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力,能够较好的对人起一定的诱导作用。视错觉:参照物设置不当或者缺乏参照物会引起人的视错觉,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在公路上,驾驶员主要依靠视觉来获取道路信息,因此,视觉环境对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驾驶至关重要;交通安全设施作为公路上的视觉信息,作为驾驶员判断速度、距离、方向等信息的视觉参照,设置是否合理同样重要;公路上视觉参照主要包括各种交通工程设施(照明、标志、标线)、道路景观、广告等;驾驶员用来判定自身的运动位置、车速、方向及车距。
公路上往往亮度较高,交通设施较多,视觉参考充足,但隧道内亮度低,交通设施少,驾驶员从公路进入隧道,视觉参照上从强视觉参考变为弱视觉参照,视觉环境从明亮变为黑暗,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诱导系统帮助驾驶员短时间内适应这样的变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进出口诱导系统,旨在解决现有隧道进出口路段事故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进出口诱导系统,包括设置在隧道进出口墙壁上光电设施,对称设置于道路两侧的光电诱导设施,设置在道路中线的刚性诱导设施;所述光电设施为由12~25个诱导灯形成的环形灯带;所述光电诱导设施设置在隧道进出口前100~150m路段,设置为间距3~5m;所述刚性诱导设施设置在隧道进出口前100~150m路段,设置间距为3~5m;所述光电设施和光电诱导设施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太阳能供电装置或市政电网两种中的至少一种电连。
作为优选,所述光电设施为LED灯或灯带。
作为优选,所述光电诱导设施为如猫眼道钉,路面标识,自发光设施。
作为优选,所述刚性诱导设施为抗压的突起路标。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设施因断电无法工作,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的蓄电池。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供电稳定性,实现长距离供电,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的逆变器。
作为优选,隧道进出口墙壁上设置的光电设施可选择点状光源进行密集设置,也可选择条、带状光源进行设置,以达到形成环状光带的形态。
作为优选,光电诱导设施设置间距、功率可根据需求或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置,以满足亮度及安全诱导需求,如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则其设置间距应调整为6~8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效降低进口段及接近段的事故率;在公路路面两侧设置光电诱导设施,一是可以体现道路线形,使道路线形更加明确,对车道距离更加明确,减缓速度错觉,使车辆控制好车速,二是利用人的视觉特性将人的注意力集中于路面环境,诱导驾驶员明确行驶方向;在隧道进出口墙壁上设置光电设施,一是利用光电来体现隧道轮廓,二是在夜间体现隧道位置,诱导驾驶员安全进入隧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设置形式示意图1。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设置形式示意图2。
其中:1.光电诱导设施,2.光电设施,3.刚性诱导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胜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胜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8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声屏障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非牛顿流体减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