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多营养级海水网箱养殖系统装置及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5850.1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4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波;高世科;张硕;何羽丰;张瑞;罗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60 | 分类号: | A01K61/60;A01K61/10;A01K61/53;A01K61/30;A01K61/51;A01G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李明洁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营养 海水 网箱 养殖 系统 装置 方法 | ||
一种综合多营养级海水网箱养殖系统装置及养殖方法,环形外围浮体漂浮于海面,其内缘下方固设养鱼箱体;在养鱼箱体下方卧式悬挂一块负载板,负载板上开设牵引绳通过孔;养参箱体搁置在负载板上;养参箱体内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养参笼;牵引绳上端固定在外围浮体上,牵引绳中段绕系在养参箱体上,牵引绳下端活动穿过牵引绳通过孔,端部固定住第一沉子;外围浮体上设置多根将其固定在设定位置的锚绳,锚绳上设有浮子,锚绳上悬置养鲍箱体,养鲍箱体内活动插装隔板。本系统通过不同营养级共养生物间的合理搭配和循环共生,缓解了传统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了以往网箱养殖单一化模式造成的自身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网箱生态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鱼类、海参、鲍鱼与大型藻类等多营养级共养的网箱养殖系统装置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网箱设施养殖技术日臻成熟,而随着海水网箱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饵料投喂总量逐渐增加,其中10~30%的饵料被养殖鱼类转化吸收,更多的残饵以及养殖生物排泄物等有机废物被排入水体。由于网箱养殖自身污染不断加重,导致近海生态系统恶化、养殖生物病害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产业的持续集约清洁生产。
因此,通过不同营养级共养生物间的合理搭配和循环共生,构建养殖鱼类与大型藻类、滤食性贝类、沉积性食性底栖动物等多营养级养殖品种搭配的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网箱养殖生态系统,能够缓解传统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兼顾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产量,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综合多营养级海水网箱养殖系统装置的构建,通过多营养级养殖生物共生的方式,合理搭配各养殖单元,利用高经济价值鱼类、海珍品以及大型经济藻类克服了以往网箱养殖单一化模式所造成的自身污染问题,在提高养殖产量的同时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综合多营养级海水网箱养殖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
环形外围浮体漂浮于海面,其内缘下方固设养鱼箱体,养鱼箱体上端为开口端;
在养鱼箱体下方卧式配置一块负载板,负载板通过悬挂绳悬挂在外围浮体上,负载板上开设牵引绳通过孔;
养参箱体搁置在负载板上,养参箱体上设有带锁箱门;养参箱体内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养参笼;养参笼锁定在养参箱体内,养参笼上活动覆盖带锁笼门,每个养参笼内间隔插装若干个隔片;
牵引绳上端固定在外围浮体上,牵引绳中段绕系在养参箱体上,牵引绳下端活动穿过牵引绳通过孔,端部固定住第一沉子;拉动牵引绳时,能将养参箱体拉出水面,松开牵引绳时,能使养参箱体准确归位;
外围浮体上设有将其固定在设定位置的锚绳,锚绳上设有浮子,锚绳上悬置养鲍箱体,养鲍箱体上端为开口端,覆盖有能够开合的网罩;养鲍箱体的一立侧上设有带锁箱门,从箱门开设位置向养鲍箱体内活动插装隔板。
鱼类的残饵以及养殖生物排泄物等有机物作为海参养殖的饵料从养鱼箱体下沉到养参箱体内,养参箱体内的隔片利于海参栖息,养参笼利于海参附着;通过海参消耗过量的颗粒有机物,海参是沉积食性的底栖动物,主要摄食底栖硅藻、各种动植物残骸碎屑以及微生物细菌等,目前已有相关实验证明海参通过摄食鱼类残饵粪便可正常生长,鱼类与海参的上下立体复合养殖能够有效防止养殖水体有机物过多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情况;养鲍箱体内复合养殖了龙须菜、海带或裙带菜等大型海藻和鲍鱼等海珍贝类,其内设的隔板有利于贝类摄食藻类,养鲍箱体顶部的开口便于设置大型藻类,外部罩设的可开合网罩防止鲍鱼脱逃,大型藻类光合作用为水体增氧,也能为贝类生长提供充足的饵料,与此同时,贝类和藻类的复合养殖既能控制大型藻类的生物量,又能促进藻类充分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5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