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菌颗粒及其污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64979.0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9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卢海彬;邹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02;C12N1/20;C12R1/01;C12R1/07;C12R1/125;C12R1/10;C12R1/04;C12R1/41;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菌 重量份数比 复合菌剂 快速反应 无机凝胶 中间层 混剂 螯合 无机物 侧孢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污水处理工艺 有机物降解 重金属离子 从外向内 第二溶剂 第一溶剂 反硝化菌 培养基 放线菌 根瘤菌 活菌 桃胶 硝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菌颗粒及其污水处理工艺,其中,一种复合菌颗粒包括,从外向内依次包括重量份数比为2‑5:1:5‑8的快速反应层、中间层、复合菌剂;快速反应层包括无机凝胶、螯合混剂,无机凝胶、螯合混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2:2‑5;中间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3‑5:1的桃胶粉和第一溶剂;复合菌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4‑5:1‑3的复合菌、复合菌培养基、第二溶剂;复合菌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侧孢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放线菌、根瘤菌中的至少两种,复合菌中的活菌含量为1×107‑1×1010cuf/g。本发明具有处理重金属离子并且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优点,有助于减少处理步骤从而缩短整体的处理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合菌颗粒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最简单的水处理法,其通过物理分离作用回收污水中的不溶解的悬浮污染物,物理处理法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废水处理,但处理很不完全,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化学处理法在处理污水使,水质的效果不稳定,且污水处理剂的使用造成处理成本较高。经过净化后的水需要经过通入氯气等进行消毒处理,导致原本是会提里面的微生物发生大量死亡,从而让水体丧失原本的自净化的能力。另外,污水处理剂中的化学成分存在偏高现象,容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造成水体中的COD和氨氮较高。
生物处理法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使污水中的污染物溶解,传统的沼气及活性污泥无法达到越来越严的环保指标的要求,而且产生大量污泥,处理困难。而且对于污水处理而言,单纯的通过微生物降解,速度缓慢,不容易很快见效,最终造成处理效果低但成本高。
环保对于工厂而言刻不容缓,然而,仍有部分工厂,为降低处理成本,不按照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将污水排放到江流、湖泊中,最终造成江流、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并使其中的鱼虾、藻类等造成死亡的威胁,进一步恶化了水质。
污水中一般存在有大尺寸的杂质、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传统的处理方式一般依次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经处理后的污水,其中的重金属含量、COD、BOD、氮磷含量可达到排放标准。然而,污水需要依次通过多个反应池的处理,步骤多,且在排放至不同的反应池时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延长了污水处理时间。因此,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的复合菌剂以及采用该复合菌剂处理污水的工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菌颗粒,具有处理重金属离子并且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优点,有助于减少处理步骤从而缩短整体的处理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菌颗粒,从外向内依次包括快速反应层、中间层、复合菌剂,所述快速反应层、中间层、复合菌剂的重量份数比为2-5∶1∶5-8;
所述快速反应层包括无机凝胶、螯合混剂,所述无机凝胶、螯合混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2∶2-5;所述螯合混剂包括醋酸钙,氯化钙,柠檬酸钙,葡糖酸-δ-内酯,酒石酸钠中的至少两种;所述中间层包括桃胶粉和第一溶剂,所述桃胶粉和第一溶剂的重量份数比为3-5∶1;
所述复合菌剂包括复合菌、复合菌培养基、第二溶剂,所述复合菌、复合菌培养基、第二溶剂的重量份数比为1∶4-5∶1-3;所述复合菌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侧孢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放线菌、根瘤菌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复合菌中的活菌含量为1×107-1×1010cuf/g;所述复合菌培养基包括胰蛋白胨、葡萄糖、淀粉、琼脂粉、氯化钠中的至少三种;
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均为蒸馏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49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应对空中突发状况的飞机座椅
- 下一篇:一种水性预涂底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