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孔接触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4737.1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4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黄飞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连浩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87 | 分类号: | H01R13/18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夏艳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孔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和信号导通连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插孔接触件。
背景技术
现有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插孔主要采用弹片或簧片结构,其中比较典型的结构如采用簧片收腰的冠簧插孔,以及采用冲压簧片扭曲,两头压装成型的插孔。
但是,在人们使用中,经常发现,现有的插孔接触件,接触面较小,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拉力过大,而导致其从接合点脱离,影响电接触的性能,造成衔接故障和事故,此外,现有的插孔接触件,焊接方法繁琐,零部件较多,不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插孔接触件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插孔接触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插孔接触件,包括导电上环、导电下环和连接在导电上环和导电下环之间的栅条,还包括置于栅条内侧的导电板;
所述导电板包括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之间无缝连接;
所述栅条将导电上环和导电下环分割成若干等份的分割区;
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均设置于等份的分割区内;
所述导电板与导电上环和导电下环连接处设有导通孔,通过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相邻设置,替代现有产品中的螺旋状的栅条,有效的增大了可接触的面积,使得插孔接触件的导通性能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之间形成安装夹角,安装夹角的设置,使得插孔接触件的可接触面积加大,加强信号和导通的连通性能。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夹角处设有用于卡位的V型口,V型口的设置,使得插孔接触件能更好与匹配使用的比较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板的厚度大于第二导电板的厚度,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厚度差形成用于卡位的V型口,可以进一步的节约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板为平板式导电板,通过平板式的导电板和带弧度的导电板的相互配合,既增大了接触的面积,也使得两者之间的过度处能更好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板为带弧度的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弧度的大小与导电上环的弧度大小相一致,弧度一致的导电上环和第二导电板,可以使得第二导电板的面积最大化,使得第二导电板与第一导电板配合后的导电和通信性能更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栅条至少为两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设置多根的栅条,其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上环和导电下环上均设有一开口槽,开口槽的设置,使得插孔接触件在插卸时更容易固定,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上环、导电下环、导电体和栅条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的结构,简化了插孔接触件的结构,使得生产时,插孔接触件可以一体成型,节约人力物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的插孔接触件,通过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相邻设置,替代现有产品中的螺旋状的栅条,有效的增大了可接触的面积,使得插孔接触件的导通性能更好,同时,由于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不同形状的设置,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并能增加抗拉强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插孔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插孔接触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为导电上环、2为导电下环、3为栅条、4为第一导电板、5为第二导电板、6为导通孔、7为开口槽、8为安装夹角、9为V型口。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连浩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连浩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4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