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流快递转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60926.1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5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0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流 快递 转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快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内衬塑料板可成型的物流快递转运编织袋及快递包裹装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各快递公司二级分拣中心单日处理的快件包裹数快速增长,给快递转运装袋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实际中绝大部分的二级分拣中心都是人工分拣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二级分拣中心采用智能分拣,但不管是人工分拣还是智能分拣,分拣完成后,相同目的地的包裹都需要进行二次装袋进行转运。现在各快递公司基本都是采用低成本的编织袋来装袋转运,为了方便装车运输,方便在车厢内码垛,节省车内空间,所以工人在装袋的过程中都是用形状相对较好的包裹来使编织袋尽可能地撑出一个长方体的形状,但实际中快递包裹的形状千差万别,包裹内物品材质也各不相同,采用编织袋装袋很难统一成为固定的形状,所以装袋过程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且装袋过程中极易损坏包裹。即使装袋完成了,运输过程中编织袋的形状还会发生改变,对快递包裹的安全转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给快递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其次,在装袋的过程中,工人需要先在编织袋上贴上一张包含有目的地址的面单,面单上有该编织袋的条形码,然后先扫描编织袋的条形码,再对装入袋中的每个包裹的条形码进行扫描,袋装满后,扫描枪会把该次装袋的包裹信息送入后台管理系统和该编织袋的条形码信息进行捆绑。整个操作过程流程多,操作繁琐,加上现场包裹数量多,比较混乱,极易造成装袋错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物流快递转运方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内衬塑料板可成型的物流快递转运编织袋及快递包裹装袋的方法。
本发明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流快递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装袋开始,准备好用于放入编织袋内的内衬硬质护板,根据编织袋大小尺寸折叠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内衬硬质护板上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
步骤2: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读取编织袋内衬硬质护板的RFID电子标签的ID编码;
步骤3:将所述内衬硬质护板套入编织袋内;
步骤4:扫描包裹的条形码;
步骤5:将包裹装入编织袋,包裹装满后将编织袋封口;
步骤6:将装入编织袋的所有包裹信息上传到二级分拣中心的后台管理服务器;
步骤7:后台管理服务器将包裹信息和编织袋的RFID电子标签的ID码进行绑定;
步骤8:待本批次包裹全部分拣装袋完成后,后台管理服务器通过网络统一将包裹的数据信息上传给快递公司的数据中心;
步骤9:待编织袋装车转运到一级分拣中心,自动分拣设备根据读取的编织袋RFID目的地信息进行自动分拣,然后继续转运到发送目的地。
进一步,所述内衬硬质护板采用塑料制成,具有韧性和刚度,非使用状态下为展开的片状,使用时折叠成长方体型,折叠处设置有加强筋,两边交接处设置有凹凸锁扣构成的紧固件。
进一步,每一个内衬硬质护板上贴有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采用带条码扫描器的手持式读写器,所述手持式读写器既可以扫描包裹的条形码,也可以读取RFID标签。
进一步,所述手持式读写器通过以太网或Wi-Fi与后台管理系统相联接,将包裹的数据信息上传服务器上。
本发明的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方法主要针对物流快递二级分拣中心分拣后需要转运的编织袋的装袋方法,可以杜绝工人采用快递包裹来使得编织袋成型,损坏包裹。采用RFID电子标签,减少了装袋的工作流程,方便工人手工装袋,提高了包裹装袋的效率。本方法投资成本低,简单可靠,既提高了装袋的速度,同时统一成型的编织袋方便规范装车,提高了转运的效率,包裹在运输过程中也能得到更有效地保护。编织袋统一规格的形状也为一级转运中心自动化分拣提供了实现基础。该方法对物流行业装包转运的快速化和标准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编织袋塑料内衬硬质护板展开图;
图2是编织袋塑料内衬护板折叠成型图;
图3是手持式读写器和电子标签及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流程图。
图中:1、折叠缝;2、母凹凸锁扣;3、子凹凸锁扣;4、RFID电子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60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