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57206.X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9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印雯;陈亚;沈耀良;徐乐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污泥 培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厌氧生物技术在食品、化工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有机污染治理的最佳技术,尤其是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加明显。厌氧废水处理技术中颗粒污泥活性对处理废水效果有较大影响,同时颗粒污泥在不断发展,颗粒污泥数量不断增多,粒径不断增大并趋于均匀。目前在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常导致形成的颗粒污泥性能不稳定,耐冲击性能差,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能力不好,同时培育完成厌氧颗粒污泥还需要二次驯化,极大地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提高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稳定性,培养周期短,培养效率高等的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将絮状污泥装填至培养装置中,在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中加入营养液,所述营养液包括有机废水和微量元素物质;
b.有机废水初始COD浓度为3000-5000mg/L,将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内的有机废水pH值控制在6.5-7.5之间,温度控制在25-45℃,絮状污泥与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的体积比为1:16-1:25;
c.测定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取样口COD值,当COD去除率达到80%-90%时,从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底部进水,冲击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中污泥,使污泥在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中与污泥床层接触并且聚集其上;
d.在反应过程中如出现污泥膨胀悬浮,打开第一阀门将膨胀悬浮污泥排出;当厌氧颗粒污泥粒径在2-7mm的污泥占污泥总数的70%-80%,打开排泥口上的第二阀门,将污泥颗粒排出。
优选的是,所述反应整个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5-45℃之间,pH值控制在6.8-7.2。
优选的是,所述营养液中的有机废水初始COD浓度为3000mg/L,C:N:P=210:5.5:1的比例进行配比,微量元物质包括铁、镍和锰。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b在开始前首先将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的恒温加热的恒温装置加热至25-45℃。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c中颗粒污泥成熟阶段水力停留时间为7小时。
优选的是,所述絮状污泥与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的体积比为1:19。
本发明的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多个人工污泥床层,用于向所述本体中天添加营养液的加药装置,用于保持所述本体内恒温的恒温装置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控制装置,所述本体的上还设有排气管和排泥口。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装置与设置在本体内的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器包括PH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水位检测器和电位值检测器。
优选的是,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上设置有液位计,用于检测液体的液位。
优选的是,所述人工污泥床层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以及支撑管,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设置在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之间,所述支撑管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碳纤维丝束。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培养装置可提高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稳定性,同时还具有培养周期短,培养效率高等优点;通过人工污泥床层可使得形成的颗粒污泥性能稳定,颗粒污泥耐冲击性能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能力强,颗粒污泥粒径大,泥床层膨胀系数高;同时厌氧颗粒污泥改造完毕后可立即投入使用,减少了二次驯化的时间和成本,实现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厌氧颗粒污泥培养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加药箱、3-进水口、4-计量泵、5-排气管、6-控制装置、7-污泥进口、8-第一固定架、9-第一阀门、10-支撑管、11-碳纤维丝束、12-恒温装置、13-第二固定架、14-排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7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环境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四通道输入微型逆变器的通道切换继电器控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