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6923.0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帆;洪成雨;耿其平;李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吴小丽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传感 技术 岩土 工程 沉降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段沉降传递板件(1),沉降传递板件(1)内设有Flexforce弯曲传感器(2),相邻沉降传递板件(1)通过传感器连接铰(3)连接;各Flexforce弯曲传感器(2)均通过传感器信号采集线缆连接至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数据采集传输装置与数据采集分析终端通过无线发射装置连接;
所述沉降传递板件(1)内设有用于容纳Flexforce弯曲传感器(2)的槽,Flexforce弯曲传感器(2)的一端设于沉降传递板件(1)的槽内,Flexforce弯曲传感器(2)的另一端穿过传感器连接铰(3)后,插入相邻段的沉降传递板件(1)的槽内;各段沉降传递板件(1)之间按照上述结构依次连接;
所述传感器连接铰(3)的中心设有用于穿过所述Flexforc弯曲传感器(2)的孔(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传递板件(1)和传感器连接铰(3)均由3D打印技术制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Flexforce弯曲传感器(2)为矩形条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传递板件(1)内的用于容纳Flexforce弯曲传感器(2)的槽为矩形槽。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为蓝牙无线传输模块。
6.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系统,步骤为:多段带有Flexforce弯曲传感器的沉降传递板件埋入土体后,当沉降传递板件受到来自沉降土体的压力时,各段沉降传递板件与水平面之间将出现不同的角度变化;同时各段沉降传递板件内部的Flexforce弯曲传感器也会随之发生弯曲,因此电阻发生相应的改变;数据采集分析终端通过数据采集传输装置采集各Flexforce弯曲传感器的数据,并通过各Flexforce弯曲传感器数据的变化来换算每个监测点的沉降情况,实现对岩土工程沉降情况的实时监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岩土工程沉降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各Flexforce弯曲传感器数据的变化来换算每个监测点的沉降情况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利用标定实验预先得出沉降传递板件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变化和Flexforce弯曲传感器数据变化的关系式;
然后,根据所述关系式和实际测量时各Flexforce弯曲传感器的数据变化,得到各段沉降传递板件与水平面的夹角;设从左侧开始,各段沉降传递板件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θ1、θ2、θ3、.......、θn,n表示发生沉降的沉降传递板件的数量,n为正整数;则所测的岩土工程的土体的总沉降量D为:
D=d(θ1+θ2+θ3+.......+θn)
其中,d为每段沉降传递板件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未经东华大学;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69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高程竖向传递测量方法
- 下一篇:直刀(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