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石墨烯/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6163.3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1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喻万景;易旭;张宝;何文洁;赵子涵;童汇;郑俊超;张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B82Y30/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黄纯能;宁星耀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复合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硅/石墨烯/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硅纳米颗粒在超声处理下均匀分散到无水乙醇中;(2)通过搅拌加入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硅的表面修饰处理;(3)分散液通过离心和烘干后得到APS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将APS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分散于无水乙醇形成分散液,在搅拌下滴加入石墨烯溶液,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处理;(4)与聚偏氟乙稀混合均匀后一起涂覆在铜集流体上形成厚度一致的复合材料,并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5)在惰性气氛中进行高温热处理。本发明所得负极材料放电比容量高,充放电特性好,循环稳定性较高;工艺流程简单,材料中硅占比大,易实施并适合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石墨烯/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电压、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便携式电子、移动产品、电动汽车的理想配套电源。由于电子产品小型化、高能量密度化、便携化的发展需求,尤其是智能手机和新能源电池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改善主要取决于嵌锂材料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提高,而目前以石墨等材料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容量仅有372 mAh/g,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储能设备的需求,开发新型高性能负极材料已成当务之急。研究发现,将硅基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具有极高的比容量,其中理论容量可以达到3579 mAh/g,因此,将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在采用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在电池充放电的循环过程中,Li-Si合金的可逆生成与分解将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变化,从而会引起硅负极材料的分化和裂缝,导致材料结构的崩塌和电极材料的脱落,进而导致电极材料与导电网络脱离,内阻增加,导致可逆容量迅速衰减,造成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的急剧下降。同时由于副反应的发生,在充放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容易导致电池的内部胀气。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积极探索提高硅负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如降低硅材料颗粒粒径、形成多孔材料、硅薄膜材料、硅纳米线、硅复合材料等。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制备成硅基复合材料来缓解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此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中。
CN180094A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硅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石墨烯包覆在硅负极材料表面,提高了石墨烯包覆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的储锂比容量和电池循环性能。但是石墨烯并不能很好的保护纳米硅颗粒的粉化。
CN105024076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材料分为两层:碳核心层和硅包覆层,可以有效的缓解硅材料的膨胀,从而提高了电池材料的循环性能,但是单纯的碳包覆对提高复合材料导电性的能力还是有限。
以上所述的方法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硅材料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的急剧膨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硅/石墨烯/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硅/石墨烯/碳复合负极材料,能从根本上解决硅材料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的急剧膨胀问题,从而提高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石墨烯/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纳米颗粒在超声处理下均匀分散到无水乙醇中,形成硅纳米颗粒分散液;
(2)向步骤(1)所得的硅纳米颗粒分散液中通过搅拌加入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进行硅的表面修饰处理;
(3)将步骤(2)中得到的分散液通过离心和烘干后得到APS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将APS修饰的硅纳米颗粒分散于无水乙醇形成分散液,在搅拌下滴加入石墨烯溶液,经离心洗涤、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硅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6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