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燃料脱水碳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4941.5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9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谐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1/04 | 分类号: | F23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李开腾;连围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室 热风炉 一端连接 出气管 传送轮 热风管 颗粒燃料 碳化装置 回气管 置物架 碳化 脱水 电磁阀门 均匀设置 碳化阶段 温度环境 连接端 上端面 室内部 网架板 引风机 上端 轮架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燃料脱水碳化装置,包括热风炉、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所述热风炉固定在支座上端面,所述热风炉通过热风管分别连接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所述热风管与热风炉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门,热风管另一端连接引风机,所述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上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另一端连接回气管,所述回气管远离出气管的一端连接热风炉,所述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内部直接贯穿有传送轮,所述传送轮安装在轮架上,所述传送轮上固定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内均匀设置有网架板。本发明,不同的碳化阶段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能够为碳化提供良好合适的温度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颗粒燃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颗粒燃料脱水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质颗粒一般都是直接用于燃烧,这种颗粒热值比较低,无论在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上,同样重量体积炭化后的生物质颗粒都有较高的优势;使用炭化后的颗粒燃烧温度更高,更解决了直接燃烧生物质颗粒炉中灰分的结渣、结焦问题,解决了直接燃烧生物质颗粒过程中,烟气含氯气体对炉子的腐蚀危害。
而在燃料碳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温度的控制,不同的生物质材料对于碳化时温度的要求均不相同,在碳化的不同阶段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不同时间段的碳化温度要求这一方面,传统的是采用不断加热,不断提高温度的方式,此种方式能耗大,且对于温度的控制不够精准,若是采取科技化程度高的控温方式成本太大,也有一些其他方法,例如公告号为CN202208697U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利用油脂溶化成油液对原料进行包裹加热的方式,此种方法能够保证热量的集聚性,但是油脂降温比较困难,且引入了油脂杂质,故对于碳化的温度控制方面还需改进,本发明以木质原料为例进行改进阐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燃料脱水碳化装置,具备原料碳化过程中,不同的碳化阶段对于温度的控制更加精确,能够为碳化提供良好合适的温度环境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碳化方法没有对不同碳化阶段所需的不同碳化温度进行考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燃料脱水碳化装置,包括热风炉、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所述热风炉固定在支座上端面,所述热风炉通过热风管分别连接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所述热风管与热风炉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门,热风管共设置有三根,热风管另一端连接引风机,所述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上端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另一端连接回气管,所述回气管远离出气管的一端连接热风炉,回气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门,所述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之间设置有密封门,密封门为对开式收缩门,所述密封门在第三碳化室的外侧端、第三碳化室和第二碳化室之间、第二碳化室和第一碳化室之间及第一碳化室外侧端共设置有四扇,密封门上设置有电子控制锁,电子控制锁为压力式开关,且压力传感的相关电子元件设置在密封门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内部之间贯穿有传送轮,传送轮为耐高温材料制成,所述传送轮与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的交界处都设置有密封板,所述传送轮安装在轮架上,所述传送轮上固定有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内均匀设置有网架板。
优选的,所述支座共设置有两个,且支座在热风炉下方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碳化室内部设定温度为100℃左右,第二碳化室内部设定温度为280℃左右,第三碳化室内部设定温度为500℃左右。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磁阀门为温度电信号控制,温度信号的相关电子元件固定在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内部。
优选的,所述所述引风机共设置有三个,且引风机分别固定在第一碳化室、第二碳化室和第三碳化室内壁。
优选的,所述轮架共设置有两个,且轮架底端固定在支座的外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谐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兴谐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4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屋建筑地下室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测量深孔侧壁薄膜厚度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