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钢筋绑扎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52391.3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7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谊和天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傅崇安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钢筋 绑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钢筋绑扎机。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钢筋就相当于人体的骨骼,起到支撑、拉结建筑本体的作用,大量的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依照工程图纸依次固定,使得钢筋骨架得以可靠的固定,传统钢筋绑扎依旧采用人工手动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施工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钢筋绑扎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钢筋绑扎机,它包括机体、用于储存U形扎丝的储丝机构、与储丝机构连通并将U形扎丝两自由端向一侧弯折的出丝机构以及对应设置在U形扎丝弯折侧并对U形扎丝两自由端进行拧紧操作的绑扎机构;所述出丝机构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导向轨道,导向轨道的出口设置向绑扎机构一侧弯折的弧形段。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设置储丝机构、出丝机构以及绑扎机构,可自动将U形扎丝弯折并拧紧自由端,自动化程度高,极大提高了钢筋的绑扎效率。
2.绑扎机构包括丝头收拢座、转动环以及伸缩压紧头,伸缩压紧头通过动力组件驱动插置入转动环内圈并带动转动环同步转动,可自动实现对U形扎丝两自由端固定并绑扎的操作,绑扎快速且牢靠。
3.本发明的绑扎操作由三个动作完成,并且上述三个动作由同一电机驱动,限位凸轮和直线运动块设置可有效对绑扎操作的三个动作进行统筹划分,保证各个动作的有序进行。
4.送丝组件包括两相向转动的送丝轮,U形扎丝位于两限位槽之间输送,当储丝机构向送丝组件压入U形扎丝,可自动完成出丝操作。
5.导向轨道的前端相互靠拢,且丝头收拢座的前侧设有漏斗状的收拢凹面,导向轨道以及收拢凹面设置可对U形扎丝两自由端进行导向,使其聚拢并准确穿过转动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自动钢筋绑扎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钢筋绑扎机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自动钢筋绑扎机的侧视图。
图4是自动钢筋绑扎机的后视图。
图5是自动钢筋绑扎机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局部放大视图。
图7是自动钢筋绑扎机的正视图(储丝机构未示出)。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图7的侧视图。
图10是自动钢筋绑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自动钢筋绑扎机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1机体、2储丝机构、21储丝盒、22压紧组件、23触发杆、24水平推块、25推钩、26水平导杆、3出丝机构、31导向轨道、32弧形段、33送丝轮、34限位槽、35同步齿轮、36主动锥齿轮、37换向锥齿轮、38传动轴、39传动齿轮、4绑扎机构、41丝头收拢座、411收拢凹面、42转动环、43伸缩压紧头、431防滑纹、44从动斜齿轮、45主动斜齿轮、46电机、47限位凸轮、471螺旋线槽、472环形线槽、48直线运动块、481限位杆、49导向支架、5U形扎丝、51“︹”形部、6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1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钢筋绑扎机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自动钢筋绑扎机,它包括机体1、用于储存U形扎丝5的储丝机构2、与储丝机构2连通并将U形扎丝5两自由端向一侧弯折的出丝机构3以及对应设置在U形扎丝5弯折侧并对U形扎丝5两自由端进行拧紧操作的绑扎机构4;所述出丝机构3包括两间隔设置的导向轨道31,导向轨道31的出口设置向绑扎机构4一侧弯折的弧形段32。
本发明采用兜扣绑扎法,用于绑扎横纵钢筋的交接处。
本发明所使用的绑扎材料为预制成型的U形扎丝5。
U形扎丝5应具有一定刚性,进丝时可避免由于其刚度不足而导致变形。
所述绑扎机构4包括丝头收拢座41、设于丝头收拢座41上的转动环42、与转动环42内圈限位配合的伸缩压紧头43以及驱动伸缩压紧头43插置入转动环42内圈并带动转动环42同步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弧形段32的延伸轨迹穿过转动环42内圈。
U形扎丝5经过弧形段32导向后会自动形变成圆弧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谊和天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谊和天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2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