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全双工D2D干扰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2284.0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3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曲桦;王璐;赵季红;栾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52/24 | 分类号: | H04W52/24;H04W52/38;H04W72/08;H04W52/2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功率 控制 双工 d2d 干扰 管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全双工D2D干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记录并得到CU用户和FD-D2D用户的信干噪比;
2)以FD-D2D对的链路速率总和为优化目标,保证CU用户和FD-D2D用户的服务质量,通过最优功率分配算法构建功率分配模型;
3)将功率分配模型拆分为功率控制和信道资源分配,进行分布式求解;
3.1)功率控制:
3.1.1)将功率分配模型的非凸函数转化为凸函数,进行凸函数优化;
3.1.2)采用功率控制算法求解出功率分配模型的最优解,得到最优功率分配进行功率控制;
3.2)信道资源分配:
功率控制后采用贪婪搜索信道分配算法,通过择优选择标准选出待复用的CU用户的上行信道资源供FD-D2D用户复用,完成全双工D2D干扰管理;
所述步骤1)中CU用户和FD-D2D用户的信干噪比SINR表示为:
式中,表示FD-D2D对i中用户k的发射功率,表示CU用户j的发射功率;表示FD-D2D对中两个用户之间的信道增益,表示FD-D2D对i中用户k与被复用CU用户之间的干扰信道增益;表示FD-D2D对i中用户k与基站eNB之间的干扰信道增益;表示CU用户j与基站eNB之间的信道增益;γk表示自干扰消除系数,且γk∈[0,1];表示高斯白噪声的功率;
所述步骤2)中功率分配模型为:
公式中,λi,j表示FD-D2D对是否复用了CU用户的信道资源,当λi,j=1时,第i对FD-D2D复用第j个CU用户的信道资源,其他情况下λi,j=0;和分别表示FD-D2D对中用户d1、用户d2满足需求的最小信干噪比;为CU用户的最小信干噪比;表示FD-D2D用户的最大发射功率;
所述步骤3.1.1)包括以下步骤:
a)将FD-D2D用户最小功率约束条件的进行转换:
定义第i对FD-D2D用户复用CU用户j时,FD-D2D用户和CU用户的SINR分别为和k=1,2,i=1,...,N,j=1,...,M,则有:
方程中的常系数为:
利用公式(5)和公式(6)替换公式(3)得到其中表示
则功率分配模型转化为:
b)定义P'对应的下限,将转化为
其中,a1,b1和a2,b2是关于的系数,则公式(9)的功率分配模型转化为:
c)对公式(11)的功率分配模型进行对数变换,令定义得到:
其中:
完成凸函数优化;
所述步骤3.1.2)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对凸函数优化后的功率分配模型中的求偏导:
b)根据公式对功率分配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得到功率分配模型的最优解即最优发射功率,其中
所述迭代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初始化每对FD-D2D用户的发射功率为定义误差发射功率的最小误差;
第二步,首先将已知最优发射功率作为功率分配模型的发射功率的下限,计算下限对应的相应系数:a1(l-1)b1(l-1),a1(l-1)和b2(l-1),由此求出新的最优发射功率,更新最优发射功率,作为发射功率的下限值,由此经过反复迭代,直到最优发射功率小于最小误差;
所述步骤3.2)包括以下步骤:
a)假设每对FD-D2D用户都可以复用整个网络中的CU用户的上行信道资源,并且假设FD-D2D用户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遍历蜂窝小区中的所有的FD-D2D用户和CU用户并计算对应的容量增益
b)先采用降序对矩阵Cgain中的第i行,即将第i行的进行降序排序,然后从集合Ω′i中遍历出满足FD-D2D用户的速率增益大于零时对应的CU的编号j,此时,集合Ω′i中的元素代表的就是FD-D2D用户所选择的多个待复用的CU用户的编号,且容量增益
c)令FD-D2D用户的SINR增益k=1,2,并要求△(j)>0,则对于FD-D2D对i,最终所选择被复用的CU的编号为再更新集合Ωi,作为最终选择为被复用的CU;
所述容量增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22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形永磁体的安装座结构
- 下一篇:复合型点焊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