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履历信息高效可信迭代追溯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2187.1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4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魏磊;王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农副产品 生产 加工 履历 信息 高效 可信 追溯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履历信息高效可信迭代追溯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建立了多级多角色的人员追溯参与机制,以及“非中心化”的履历信息多角色上传及多维度互证机制,实现了对每一生产批次、环节的高效精准可信追溯;建立了产品生产批次与原料生产批次的精准关联机制,以及对各阶段原料的迭代查询机制,真正实现了对生产原料的精准、科学、不间断溯源,以及对问题、风险产品的上下游双向精准追溯;融合了按批次赋码和按产品赋码两种机制,后者在保障追溯精准性的同时,支持将追溯码直接纳入产品统一包装,同种产品无论批次均可仅通过使用统一包装即完成赋码,最大程度降低了赋码的人力与物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信息追溯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履历信息高效可信迭代追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针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履历追溯体系建设的热潮此起彼伏,但总体进展缓慢,成效有限。生产加工类企业、组织使用传统追溯系统,往往只能单账户静态记录少量的生产加工摘要信息,无法对生产加工各关键环节的参与人员、作业内容等进行实时、动态、详细记录,追溯码关联内容静态单一,无法与生产加工批次做真实有效关联,追溯码沦为“展示码”,追溯性无法得到保障;传统追溯系统履历记录往往单人操作,内容增删改随意,无法支持多角色参与及多行为互证机制,追溯内容不可信;传统追溯系统只能对单一企业(组织)的生产加工履历进行摘要记录,无法对各产品生产批次与各原料采购批次进行有效区分及精确关联,更无法支持对各批次原料的生产加工履历信息、“原料的原料”的采购记录进行迭代追溯查询,使得追溯链条“盘根错节”、“空前绝后”,追溯价值大打折扣;传统追溯系统必须对每个“销售批次”的单件产品进行一一赋码,每次赋码带来的制码、印码、贴码等各项工作反复进行、繁重繁琐,甚至必须依赖专门的赋码机械设备,设备还需根据产品类型不同、包装不同一一定制,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标准乱、流程繁、工序紧、货值低、订单杂的特点,使得每批赋码的人力与物资相对成本十分高昂,且极易出现追溯信息误填、追溯码错印、误贴等操作失误。综上原因,当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履历追溯呈现成本高、运营难、可信低、价值低的特点,“追溯成本比产品成本都高,追溯价值比产品价值都低”成为尴尬的行业“共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履历信息高效可信迭代追溯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履历信息高效可信迭代追溯系统,包括如下部分:
人员管理模块,用于为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相关人员注册角色账户、并记录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操作信息;
产品管理模块,用于注册至少一个待追溯的产品,为每个产品赋予一个唯一的产品标识码,并与每个生产批次进行关联,对产品的属性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生产批次管理模块,用于在系统中建立至少一个生产批次,为每个生产批次选择至少一种目标产品,并为每个所述生产批次赋予一个唯一的生产批次码、同时生成一个生产批号,将所述产品标识码和所述生产批次码分别与所述生产批号相关联;对每一个生产批次对应的不同角色人员提交的原料采购记录、产品销售信息以及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生产加工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追溯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生产批次管理模块与所述产品管理模块记录的信息整合为履历追溯信息,并根据所述生产批次码或所述产品标识码为所述产品赋予追溯码,将所述追溯码与所述履历追溯信息相关联;
追溯查询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生产批次码对应的追溯码直接查询所述产品每生产批次的履历追溯信息,或通过所述产品标识码对应的追溯码结合每生产批次关联的所述生产批号来查询所述产品每生产批次的履历追溯信息,并通过所述履历追溯信息中的原料采购记录,对供应链中各生产加工环节原料和产品的生产加工履历追溯信息进行迭代追溯;
云平台,用于将所述生产批次管理模块、所述产品管理模块以及所述追溯管理模块记录的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2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进补偿式斜拉桥整体换索装备
- 下一篇:混凝土拱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