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于排沙处理的河流取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0870.1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0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钟亮;潘云文;倪志辉;姜彤;廖尚超;张建梅;蒋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E02B5/08;E03B3/04;F04B9/103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水 冲沙闸 门装置 排沙 水渠 河流 渠道 取水装置 运行稳定 靠内的 旁通 选址 水质 携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排沙处理的河流取水方法,包括设置取水装置将水取入取水渠的步骤,以及在取水渠中进行沉沙的步骤,其特征在于,在取水渠末端设置末端冲沙闸门装置,在末端冲沙闸门装置靠内的位置向外旁通相连设置壅水渠道,使其取水时关闭末端冲沙闸门装置,依靠壅水渠道进行取水,取水完毕后关闭壅水渠道且打开末端冲沙闸门装置即可进行排沙。本发明具有能够巧妙利用河流自身携带能量进行取水和排沙,运行稳定且成本低廉,选址要求更低,取水水量和水质更有保障,且实施方便,取水质量高且利于沉沙清理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流水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于排沙处理的河流取水方法。
背景技术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指的是利用进水管将取水头部伸入江河、湖泊中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取水头部、进水管(自流管或虹吸管)、进水间(或集水井)和泵房组成。取水头部是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是引水管线的取水源头,常建于河岸一侧,并通过布设闸门来节制水流。取水口选址一般应考虑河道泥沙淤积和取水水量要求等情况,保证河道水位最低时,也能使水源水进入引水管线。
通常取水口可布置在泥沙淤积较少的河岸一侧(如弯道凹岸),但工程实际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依靠水泵进行取水,依赖且浪费电力,水泵长期运行容易失效,取水稳定性差。(2)泵房修建受限于河道泥沙淤积情况,选址较为困难;同时取水口泵房的修建破坏了原有河道边界并对河势产生影响,导致工程后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取水量减少,难于满足设计用水需求。(3)由取水口直接进入引水管线的水体夹杂悬浮泥沙,影响水质且因泥沙沉积造成壅塞。
故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提供一种运行稳定且成本低廉,选址要求更低、取水水量和水质更有保障,且实施方便,引水质量高且利于沉沙清理的取水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考虑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巧妙利用河流自身携带能量进行取水和排沙,运行稳定且成本低廉,选址要求更低,取水水量和水质更有保障,且实施方便,取水质量高且利于沉沙清理的利于排沙处理的河流取水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于排沙处理的河流取水方法,包括设置取水装置将水取入取水渠的步骤,以及在取水渠中进行沉沙的步骤,其特征在于,在取水渠末端设置末端冲沙闸门装置,在末端冲沙闸门装置靠内的位置向外旁通相连设置壅水渠道,使其取水时关闭末端冲沙闸门装置,依靠壅水渠道进行取水,取水完毕后关闭壅水渠道且打开末端冲沙闸门装置即可进行排沙。
这样,取水时关闭末端冲沙闸门,打开旁通的壅水渠道取水,更加利于河沙沉降以获得清水;当取水渠沉沙较多时,可以关闭壅水渠道,打开末端冲沙闸门,依靠获得的较为高速的水流进行冲沙排沙。故能够依靠水流自身动能实现取水和冲沙。
作为优化,在取水渠中顺水流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可向上打开的冲沙闸门装置,取水时打开冲沙闸门装置进行取水,取水完毕后排沙时依次顺水流方向将关闭的冲沙闸门装置打开,依靠冲沙闸门装置打开形成的水跃实现逐段冲沙,将沉沙排出取水渠。
这样,可以依靠水跃的冲力,实现逐段的冲沙,极大地提高了冲沙排沙效果。
作为优化,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水力取水系统实现,所述水力取水系统包括取水渠,取水渠进口处设置有取水装置,所述取水渠包括并列设置为双螺旋通道的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进水渠道外端为设置取水装置的取水渠进口,进水渠道内端于螺旋轴心处和出水渠道内端相通,出水渠道外端设置有排沙出水结构;排沙出水结构包括形成于出水渠道外端口的排沙端口,排沙端口靠内的出水渠道中设置有末端冲沙闸门装置,末端冲沙闸门装置靠内的出水渠道中向外旁通相连设置有壅水渠道,壅水渠道外端口为出水端口,壅水渠道和出水渠道相连的进口处设置有壅水闸门装置;
所述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中,顺水流方向依次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闸门可向上打开的冲沙闸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0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体启辉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注气式鼓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