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雾化喷枪嘴的压缩空气雾化喷枪及应用该喷枪的燃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8033.5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7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创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10 | 分类号: | F23D11/10;F23D11/12;F23D11/38;F23D11/40;F23D11/42;F23N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倪志华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 喷枪 压缩空气 应用 燃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炉窑用燃烧器雾化喷枪领域,特别涉及雾化喷枪嘴的压缩空气雾化喷枪及应用该喷枪的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工业,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对工业锅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压缩空气雾化喷枪作为工业锅炉点火的必要装置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现有技术条件下,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雾化不完全,导致燃烧不完全,产生黑烟,燃烧效率低;第二一般使用重油为燃料,燃烧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第三一般使用的燃料燃点高,点火时间长。
目前,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压缩空气雾化喷枪包括:
枪体1,枪体1一端为喷枪嘴2。
结合图1与图3,枪体1另一端伸出有两个软管接头11,枪体1中设有供助燃气通过的气体管道21和供燃料,即液态甲醇通过的液体管道22。
液体管道22包围在液体管道22周围。
如图2所示,喷枪嘴2上设有若干雾化孔28,雾化孔28一端连通气体管道21,另一端开口位于喷枪嘴2上,液体管道22连通雾化孔28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助燃气体进入雾化孔28到流出雾化孔28的过程中与燃料混合最后一同排出。
但是,光靠助燃气和液体燃料一同喷出,助燃气起到导向作用,带动液体燃料一同喷出,喷出的过程中混合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空气雾化喷枪,在液体燃料喷出的过程中,助燃气辅助液体燃料与助燃气混合。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缩空气雾化喷枪,包括用于通入助燃气的气体管道和用于通入燃料的液体管道,还包括混合腔,混合腔一端连通气体管道,另一端连通雾化孔,液体管道连接在混合腔的侧壁上,使燃料在助燃气的带动下沿混合腔的侧壁向雾化孔流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料便会在混合腔内壁形成一层油膜,助燃气进入混合腔从雾化孔喷出,将油膜向雾化孔外推,从而形成若干个气泡。
气泡为包围助燃气的油膜构成,气泡离开喷枪嘴后,由于气泡内部压缩空气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抓燃气体积变大使气泡被撑破。
气泡体积变大的过程中,油膜面积变大厚度变薄,撑破爆炸后形成极小的燃料液滴,继而达到充分雾化燃料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混合腔连接雾化孔的面为锥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气液混合物从雾化片喷出。
进一步设置:混合腔连通气体管道的开口靠近混合腔的侧壁设置,且呈圆周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助燃气均匀的进入混合腔。
进一步设置:混合腔连通液体管道的开口靠近气体管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燃料液体进入混合腔。
进一步设置:液体管道通过导向孔与混合腔相连通,导向孔与助燃气进入混合腔的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合之前保证助燃气和燃料都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雾化块和分流嘴,分流嘴用于连通气体管道和混合腔,雾化孔设于雾化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气液混合物雾化。
进一步设置为,分流嘴嵌入枪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分流嘴和枪体连接稳固。
进一步设置为:雾化块通过压紧螺母紧固在枪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雾化块牢固固定于枪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系统,包括上述任意方案的压缩空气雾化喷枪。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雾化效率高,气液混合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雾化喷枪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喷枪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枪体尾端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喷枪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分流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分流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燃烧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枪体;11、软管接头;12、第一尾座;13、第二尾座;14、油枪法兰;2、喷枪嘴;21、气体管道;22、液体管道;23、分流嘴;231、空气流道;232、燃料流道;233、导向孔;24、雾化块;25、混合腔;26、压紧螺母;27、支撑环;28雾化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创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创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8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