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式除尘除味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44973.7 | 申请日: | 2017-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3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蓝屿新风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06;B01D53/14;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38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纺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水室 进风通道 除尘除味装置 外壳主体 干燥室 细化层 水溶 异味 旋转方向相反 紫外线消毒灯 高效过滤器 活性炭 搅拌装置 结构要点 相对设置 有机物 出风口 除尘层 除异味 有机源 侧壁 除臭 可溶 滤层 去除 贴合 吸附 溶解 室内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式除尘除味装置,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内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连接有蓄水室,其结构要点是,蓄水室上方设有干燥室,干燥室上方设有出风口,所述的进风通道与蓄水室之间设有空气爆碎装置,所述的蓄水室的侧壁上贴合有紫外线消毒灯,蓄水室包括除尘层、细化层和净滤层,细化层内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搅拌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长高效过滤器的寿命;含有异味的空气经过水洗后可以江空气中可溶于水的有机物溶解,达到除臭除异味的效果,再经过活性炭的吸附有效的去除了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且可以去除85%以上的有机源异味,使室内的空气更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水溶式除尘除味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是指针对室内的各种环境问题提供杀菌消毒、降尘除霾、祛除有害装修残留以及异味等整体解决方案,提高改善生活、 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室内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来源主要包括放射性气体、霉菌、颗粒物、装修残留、二手烟等,人们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较重的地方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而现有的技术主要包括1,光催化技术:日本科学家最先发现光照的TiO2单晶电极能分解水,20世纪90年代光催化技术投入使用。当空气和水经过光触媒材料是技术单元时,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的氢氧根离子、过氧羟自由基、过氧化离子、氢过氧化物等,,这些离子弥漫在空气中,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凝固病毒的蛋白质杀菌消毒,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祛除有害气体和异味。已被实验证明的光催化杀菌机理有:细胞渗透作用、辅酶A的破坏、内毒素的降解、蛋白质和脂类的变性分解和细胞矿化等。
2、定量活性氧技术:活性氧是一项成熟技术,世界上使用活性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能迅速、彻底灭活细菌,合理使用时是国际公认的最环保、最彻底有效的净化方式之一。同时,其强氧化性使其能够与甲醛(HCHO)、苯( C6H6)等羰基(碳氧)、烃基(碳氢)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CO2、H2O、O2等,从而彻底消除上述有害装修残留物。需要强调的是,使用活性氧一定要控制浓度,当前市面上比较先进的净化器能够精确控制活性氧的产生频率进而控制活性氧浓度。
3、负离子技术:负离子技术又称单极离子流技术,其生成的负离子流,吸附空气中带正电荷的悬浮颗粒物,使颗粒物不断聚积变重,致其脱离气溶状态而沉降。负离子对于直径介于0.001-100微米的颗粒物均有沉降效果但对于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即PM2.5,只有活性高的小粒径负氧离子才有明显效果。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利用空气弥漫性的特点使整个房间都充满负离子,能够快速除尘降尘,不留死角,净化作用较为彻底。
但是现有技术均存在着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且一旦损坏维修费用较大,而现有的成本相对较低的除尘设备的除尘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弥补以往仅通过空气过滤器过滤除尘技术的不足,延长高效过滤器的寿命、减少过滤器更换次数,用于除尘的水一般的自来水就可以满足,可随时更换,更环保更经济的,能够清楚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臭味的水溶式除尘除味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溶式除尘除味装置,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内设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连接有蓄水室,其结构要点是,蓄水室上方设有干燥室,干燥室上方设有出风口,所述的进风通道与蓄水室之间设有空气爆碎装置,所述的蓄水室的侧壁上贴合有紫外线消毒灯,蓄水室包括除尘层、细化层和净滤层,细化层内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搅拌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空气爆碎装置为表面设有反渗透膜的微孔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除尘层、细化层和净滤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每层之间均设有细孔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细孔板上的孔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蓝屿新风洁净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蓝屿新风洁净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4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