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4788.8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太宗;郭晓晶;郭丝嘉;陈风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太宗;郭晓晶;郭丝嘉;陈风芝 |
主分类号: | C04B22/10 | 分类号: | C04B22/10;C04B103/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混凝土 添加剂 耐候性能 有效抑制 泛碱 干料 水中 制备 水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抑碱、增强、耐候性能的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及制备方法。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按水泥总重量的1~2%的比例,先将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预先加入到透水混凝土材料所需拌合水中拌合均匀后,再将含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的水溶液与透水混凝土干料拌合均匀即可。本发明提供的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可有效抑制透水混凝土产品泛碱,提高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强度,改善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耐候性能,增加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使用年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添加剂,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抑制透水混凝土产品泛碱、提高透水混凝土产品强度、改善透水混凝土产品耐候性能的抑碱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是由粗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透水混凝土可在降雨过程中,将雨水原地渗透至土壤中,从而产生净化水体和保护区域水资源的效果,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因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区道路、停车场及低荷载公路路面。
硅酸盐水泥作为透水混凝土的主要胶结材料,其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组成,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占水泥重量的75%,它们生成的水化产物主要是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强度低稳定性差很容易被侵蚀而降低透水混凝土产品强度,而且它们多在水泥石和集料的界面处富集,并组晶成粗大晶粒形成泛碱,不但影响透水混凝土美观也会造成界面的黏结力下降,降低透水混凝土产品强度。所以,发明一种不具憎水性的抑制透水混凝土产品泛碱、提高透水混凝土产品强度、改善透水混凝土产品耐候性能的抑碱添加剂及制备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透水混凝土产品泛碱、提高透水混凝土产品强度、改善透水混凝土产品耐候性能的抑碱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比例组成,去离子水15~25%,螯合剂10~14%,碳酸钾20~25%,减水剂20~26%,硅酸钠7~20%,气相二氧化硅5~13%。
将上述原材料按比例称重后启动液体搅拌机,并将称重原材料按照括号内顺序(去离子水~螯合剂~碳酸钾~减水剂~硅酸钠~气相二氧化硅)依次加入液体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使用时按水泥总重量的1~2%的比例,先将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预先加入到透水混凝土材料所需拌合水中拌合均匀后,再将含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的水溶液与透水混凝土干料拌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添加剂和透水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硅酸凝胶物质,抑制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泛碱现象,也提高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强度、改善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耐候性能,增加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使用年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比例组成,去离子水20%,螯合剂10%,碳酸钾25%,减水剂20%,硅酸钠20%,气相二氧化硅5%。
实施例2
一种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比例组成,去离子水15%,螯合剂14%,碳酸钾20%,减水剂26%,硅酸钠9%,气相二氧化硅16%。
实施例3
一种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比例组成,去离子水25%,螯合剂12%,碳酸钾20%,减水剂23%,硅酸钠7%,气相二氧化硅13%。
将上述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加入到透水混凝土材料中,按透水混凝土水泥(重量)的1~2%的比例,先将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预先加入到透水混凝土材料所需拌合水中拌合均匀后,再将含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的水溶液与透水混凝土干料拌合均匀。采用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抑碱添加剂后,抑碱效果好,提高了透水混凝土产品强度,有效改善了透水混凝土产品的耐候性能,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年限。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太宗;郭晓晶;郭丝嘉;陈风芝,未经郭太宗;郭晓晶;郭丝嘉;陈风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4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