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盘冲孔模冲模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44035.7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季广建;陈华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科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22/02;B21D28/24;B21D37/2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陈利荣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盘 冲孔 冲模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振盘冲孔模冲模工艺。
背景技术
减振盘时减震器上重要的零部件,减振盘上有多个圆孔,这些圆孔多数都是通过冲孔工艺生产出来。
现有减振盘冲孔模冲模工艺技术有如下缺陷:一、在钻孔、扩孔、镗孔时,加工工时长,导致生产成本高;二、通孔处的金属材料一方面在锻造前连同毛坯被加热,在锻造时也需要流动变形,能耗高,该部分材料在加工时作为废料去掉,锻造材料的利用率低,因此传统的减振盘冲孔模冲模工艺缺陷较大,需要进行改进。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减振盘冲孔模冲模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振盘冲孔模冲模工艺。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一种减振盘冲孔模冲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方法:
S1,将待加工的材料放入内外圆精冲模的下卸料板上;
S2,驱动上模下行;内外圆精冲模具驱动中孔凸模向凹凸模方向冲压,首先冲压坯料内圆,内圆冲压完成后,上模继续下压,内外圆精冲模具驱动外圆凹模向凹凸模方向冲压,冲压坯料外圆;
S3,驱动上模上行,上模与下模分离;
S4,上卸料板下行,顶出成品;S5、取出成品,工艺结束;将经检测合格的减振盘毛坯按序摆放,把摆放好的减振盘移至液压机的工作台面上;
S5,用吸盘把一个减振盘吸起放到设有缓冲装置的液压机的模具中,进行冲减振盘上的安装孔,液压机的工作压力为120-500T,缓冲装置的缓冲力为6-24T,液压机的冲头下行速度为80-120mm/s。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减振盘,采用金属球为坯料,经过加工而形成的两端为标准高质量球面的四棱柱,其加工过程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一定数量的金属球密排放置于一个四周带挡边的、盘底平面度极好的平盘内,采用夹具低温金属将金属球固定于平盘之中,采用切割设备,在金属球上按设计好的尺寸加工出第一个平面;完成后,将金属球从平盘上取下,翻转180°后再次装卡于平盘之上,进行与第一个平面相对的平面的加工;将加工成“饼形”的金属球从平盘上取下,更换一个较小尺寸的平盘,将金属球以球面做支撑,装卡于平盘上,进行第三面的加工;再次将金属球从平盘上取下,翻转180°后装卡于平盘之上,进行第四面的加工;至此,减振盘加工完成,将减振盘在基板上紧密排列,形成冲压工作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模具制作工作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根据减震盘的大小标注尺寸并制作出图纸,然后选择比例为0.5-2的高耐磨高铬冷作工具钢坯料进行加工;B,车工序:对坯料进行车工序,按图纸要求加工出模具的外形,并在模具ф80*5处的外表面保留有厚度为3-4mm、宽度为2-5mm的工艺头;C,划线:按图纸要求采用划线工具在模具上划线标注加工位置和形状;D,钻孔:按上一步的划线标注采用钻孔机在模具上开出工艺孔、热处理:对模具进行热处理,使模具的硬度达到洛氏硬度57-59;E,线切割粗加工:参照图纸的要求对模具进行线切割粗加工,单边留0.5±0.10mm的精加工余量;F,电火花加工;参照图纸的要求对模具进行电火花加工,蚀除上一工序留下的加工余量;G,线切割精加工:对模具进行线切割精加工,将下冲模具精确加工到设计图纸要求的具体尺寸,H,车工序:对线切割精加工后的下冲模具进行车工序,把预留的工艺头去除;对完成切割的模具各个表面磨削到图纸要求的尺寸;通过电火花加工模具冲头的端面各部分到图纸要求的尺寸研磨:对模具的表面进行研磨,完成加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5中,将完成冲孔的减震盘送入加热罐进行加热;首先,在回火升温到达200℃前启动抽真空设备对回火炉抽真空,去除空气;其次,在炉温升至200℃时,充惰性气体进炉胆,然后启动循环风机升温回火,最后将减震盘加热炉中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1000-120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4中,需要进行减震盘表面清理去除减震盘内外分型面和芯头处的披缝、毛刺、冒口切除痕迹,然后进行表面处理,防止铸件发生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科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科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4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