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下载人航行器之间的水下对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2054.6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4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华;张文忠;周佳;刘艳敏;俞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G8/00 | 分类号: | B63G8/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严梅芳;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止环 航行器 下单元 卡柱 中空壳体 空壳体 上单元 叉架 水下对接装置 穿接 垂向液压缸 内部相通 上下翻转 耐压舱 启闭门 翻转 脱开 对合 夹紧 排出 锁紧 连通 供气 海水 支撑 安全 | ||
用于水下载人航行器之间的水下对接装置,包括分别设在需要对接的两个水下载人航行器的上单元、下单元,二者均包括一中空壳体,两个中空壳体分别与两个水下载人航行器的耐压舱通过启闭门连通,且对合后的两个中空壳体的内部相通,上单元用于对接的一端两侧设有卡柱,下单元用于对接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叉架、锁止环,叉架位于锁止环与下单元中空壳体之间;锁止环可上下翻转地支撑在垂向液压缸上,通过锁止环的翻转使锁止环与卡柱穿接或脱开;锁止环与卡柱穿接时,通过锁止环及叉架的上下夹紧将卡柱锁紧;上单元包括向中空壳体供气的管路,下单元包括向中空壳体供应和排出其内海水的管路。本发明能够安全、可靠完成水下载人航行器之间的水下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作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水下无人航行之间的水下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下载人航行器的专业化、大型化发展,特别是长时间、大载荷、专用型移动工作平台的建造和使用,提出了不同水下航行器之间水下对接进行人员物资转运的需求。通过水下对接进行人员物资的转运将可实现航行器之间水下人员交换、资源优配和能量补给等。由于载人航行器不同于水下无人航行器和水下潜器,因此,现有水下无人航行器、遥控潜器等与水下搭载平台之间的对接方式并不适用于不同水下载人航行器之间的水下对接、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用于水下载人航行器之间的水下对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水下载人航行器之间的水下对接装置,包括上单元和下单元,二者分别设置在需要对接的两个水下载人航行器本体上,其中:
所述上单元包括中空的上半壳体,上半壳体内部与一个水下载人航行器的耐压舱连通,且二者连通处设有启闭门;上半壳体上用来与下单元对接的一端的两侧均固设有卡柱;上半壳体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路与高压气瓶的出气口连接,进气管路上设有控制阀;
所述下单元包括中空的下半壳体,下半壳体内部与另一个水下载人航行器的耐压舱连通,且二者连通处设有启闭门;下半壳体上用来与上单元对接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叉架、锁止环,叉架的一端开口,卡柱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或脱出叉架;叉架位于锁止环与下半壳体之间;锁止环可上下翻转地支撑在垂向液压缸上,通过锁止环的翻转使锁止环与卡柱穿接或脱开;锁止环与卡柱穿接时,通过锁止环及叉架的上下夹紧将卡柱锁紧;叉架、垂向液压缸均固定支撑在下半壳体上;下半壳体上设有给排水口,所述给排水口通过给排水管路与外部海水连通,给排水管路上设有通海泵和控制阀;
上半壳体与下半壳体对合后,二者内部相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叉架通过缓冲弹簧支撑在下半壳体外壁上。
所述锁止环带有转动轴,转动轴可转动地套接在套筒内,套筒与垂向液压缸的活塞杆铰接。
所述上半壳体、下半壳体均为一端带有开口的中空壳体,且二者的开口端用来对合或脱开。
所述水下对接装置包括压力表和液位传感器,压力表设在上半壳体或下半壳体上,液位传感器设在下半壳体上。
所述上半壳体与下半壳体均为半球形壳,二者对合后形成球形壳。
所述卡柱的外端头设有限位叉,卡柱与叉架对合后,叉架位于上半壳体与同侧的限位叉之间。
所述进气管路上设有流量计。
所述启闭门为双向启闭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实现了不同水下载人航行器之间的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2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