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式减隔振结构及成型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0830.9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6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炜昀;王志华;高洪梅;陈国兴;徐令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8 | 分类号: | C04B38/08;C04B28/04;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减隔振 结构 成型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式减隔振结构及成型制备方法,包括多个隔振板,多个隔振板均布设在被保护建筑与振源之间的地基中;每个隔振板均采用EPS轻质混凝土浆料现场浇筑形成;EPS轻质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包括EPS颗粒、原料土、固化剂和水;其中,EPS颗粒的堆积密度与原料土的体积比为40:60~60:40。本发明成本较低、结构简单,解决了传统隔振沟深度不足的缺陷,可有效减小交通动荷载对受保护的重要建筑或仪器等的不利影响。另外,相对孔沟隔振或填充沟隔振,减小了土方开挖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并较低了成本,同时隔振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得到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建筑的减、隔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板式减隔振结构及成型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系统正在大规模的进行提速,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路网的完善也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列车速度飞速提高。在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原有铁路相关设计已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铁路建设需求,因此,研究以高速铁路为主的交通振动环境影响迫在眉捷。
地铁和高速铁路运行产生的高频振动对土体很敏感,衰减很快,而低频振动在土中的衰减较慢,传播距离更远,影响范围更大,对周边建筑物中高精度仪器的工作环境影响很大,成为减隔振的重点。因此,为了减轻铁路运行期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其线路周边重要区域,尤其是当周边有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或厂房布置有精密仪器时,应该采取有效的减隔振手段。
目前,连续减隔振结构和非连续减隔振结构是缓解建筑施工、铁路 与公路交通、工业和爆破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振动强度的两种形式。关于空沟、混凝土墙等形式的连续结构的研究和使用都已比较成熟,尽管连续结构的隔振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对于低频振源和软土、地下水位较高地区,连续结构的施工和维护费用都很高,而空沟的深度往往受到场地条件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板式减隔振结构,该板式减隔振结构施工方便、经济性好、具有良好隔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式减隔振结构,包括多个隔振板,多个隔振板均布设在被保护建筑与振源之间的地基中;每个隔振板均采用EPS轻质混凝土浆料现场浇筑形成;EPS轻质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包括EPS颗粒、原料土、固化剂和水;其中,EPS颗粒的堆积密度与原料土的体积比为40:60 ~ 60:40。
EPS颗粒为聚苯乙烯,呈白色颗粒状,粒径为3mm~5mm,表观密度为15 ~30kg/m3。
原料土为粘土、粉土、中细砂、粉煤灰、石屑及淤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固化剂为普通缓凝硅酸盐水泥,其中,水泥的含量为8%~15%。
EPS轻质混凝土中的含水量为50~80%。
一种板式减隔振结构的成型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EPS轻质混凝土浆料制备:将EPS颗粒、原料土、固化剂和水进行混合及搅拌,形成EPS轻质混凝土。
步骤2,隔振板孔的成型制备:将隔振板制备装置下沉至待成孔地基中的设计深度;隔振板制备装置包括钢模板和设置在钢模板底部的桩靴;其中,钢模板具有中空的浇筑腔体,浇筑腔体的形状与大小与隔振板相同;桩靴能在外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脱落或自动打开。
步骤3,浇筑隔振板:当隔振板制备装置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向钢模板的浇筑腔体内灌注步骤1制备的EPS轻质混凝土浆料;然后,将钢模板向上拔起,此时,桩靴将在灌注的EPS轻质混凝土浆料的重力作用下自动脱落或自动打开;EPS轻质混凝土浆料将从钢模板底部流出并滞留在已成孔的地基中;在钢模板向上拔起的同时,继续向钢模板内灌注EPS轻质混凝土浆料,直至钢模板全部拔出;待地基中的EPS轻质混凝土固化后,即形成一块隔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0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