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件批量化打磨夹具及打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40142.2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4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阳;尉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批量 打磨 夹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件批量化打磨夹具及打磨方法,所述的零件批量化打磨夹具包括中空结构的主体框架,在主体框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相互一一对应的上盖板、下盖板,且所述的上盖板和/或下盖板分别相对于主体框架打开或者关闭,位于主体框架同一侧的上盖板设置两块且相对而立,在两块上盖板之间形成零件打磨区,位于主体框架同一侧的下盖板设置两块且相对而立,在两块下盖板之间形成零件打磨区。采用本发明可以相应地增加打磨作业的工作面,方便打磨作业工人对若干待打磨零件进行集中化、批量化的打磨作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打磨作业效率和打磨质量,并有效地降低了打磨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打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铝合金地铁车辆和铝合金动车车辆底架上的铜铝接地块打磨作业的一种零件批量化打磨夹具及打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常用的铝合金地铁车辆和铝合金动车车辆的底架上装配有50至60个铜铝接地块,所述铜铝接地块的规格通常为60mm*30mm*8mm,且需要进行打磨加工。
在对铜铝接地块进行打磨加工时,通常是利用F型卡兰或者其他工具固定铜铝接地块,再利用打磨工具对其进行打磨,这种作业方式的加工效率不高,而且作业员工的劳动强度较大。如果先由作业员工直接用脚踩或者手持固定铜铝接地块,再利用笔形刷对铜铝接地块进行打磨作业,相比于采用工具固定的作业方式,虽然打磨作业比较快速和方便,但是,由于铜铝接地块的体积小、数量多,如果采用这种单个逐一打磨方式进行加工,不仅加工费时、费力,打磨作业效率仍然不高,而且这种纯人工作业方式的劳动量剧增,导致打磨作业的劳动强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零件批量化打磨夹具及打磨方法,提高打磨作业效率,降低打磨作业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零件批量化打磨夹具,包括中空结构的主体框架,在所述主体框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相互一一对应的上盖板、下盖板,且所述的上盖板和/或下盖板分别相对于主体框架打开或者关闭,位于主体框架同一侧的上盖板设置两块且相对而立,在两块上盖板之间形成零件打磨区,位于主体框架同一侧的下盖板设置两块且相对而立,在两块下盖板之间形成零件打磨区。
优选地,所述的主体框架包括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的第一围板、第二围板之间是按首尾依次连接方式而形成方形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所形成的零件打磨区与所述下盖板所形成的零件打磨区相对且等大。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板一端与主体框架之间通过活页形成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主体框架之间通过搭扣锁形成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下盖板一端与主体框架之间通过活页形成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主体框架之间通过搭扣锁形成活动连接。
一种零件批量化打磨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零件批量化打磨夹具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若干待打磨零件并排安装到主体框架上,通过上盖板、下盖板将若干待打磨零件与主体框架固定成一体,且待打磨零件上的待打磨区域均裸露在零件打磨区;
然后,对位于零件打磨区的待打磨零件上的待打磨区域进行打磨加工。
优选地,所述的若干待打磨零件排列成两排,且使两排待打磨零件上的对应的待打磨区域相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本发明的零件批量化打磨夹具,可以很方便地将若干待打磨零件并排安装到主体框架上,再通过上盖板、下盖板将若干待打磨零件与主体框架固定成一体,以便对裸露在零件打磨区内的待打磨零件上的待打磨区域进行打磨加工,由于待打磨零件均相对于主体框架被固定,使得待打磨零件上的待打磨区域被集中在一块,因此,相应地增加了打磨作业工作面,实现了若干待打磨零件上的待打磨区域的集中、批量的打磨作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打磨作业效率和打磨质量,并有效地降低了工人进行打磨作业的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0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