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醛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9408.1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3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孙铁平;蔡明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创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醛清除剂 甲醛净化 室内 硫酸钠 十二烷基葡萄糖苷 氯化钠加合物 室内空气甲醛 分散放置 过氧化氢 健康环保 开窗通风 去离子水 原料组成 茶多酚 膨润土 重量份 氨基酸 密闭 关窗 去除 甲醛 关门 开门 分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醛净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室内用甲醛清除剂分散放置于室内,关门关窗密闭4‑7天,其中所述室内用甲醛清除剂的用量为15‑30克/平方米;(2)开门开窗通风1‑3天。所述室内用甲醛清除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膨润土3~7份,茶多酚1~1.5份,氨基酸1~3份,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80~90份,去离子水180份,十二烷基葡萄糖苷1~5份。本发明一种甲醛净化的方法,具有健康环保,能够长久有效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去除室内空气甲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醛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甲醛是有毒物质,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800mg/kg,其蒸汽能强烈刺激粘膜、具有致癌性、属于高毒物。它能与空气中的离子性氯化物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二氯甲醛醚。甲醛不但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实际上甲醛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高浓度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也有毒害。甲醛对人体的伤害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高浓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
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黏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症状,甚至引起鼻咽癌。对于女性来说,经常吸入少量甲醛,可能出现女性月经紊乱,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严重的可导致白血病,气胸,生殖能力缺失,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以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人工合成黏结剂,如: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合成纤维(如合成维尼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皮革工业、医药、染料等。各种人造板材(刨花板、密度板、纤维板、胶合板等)中由于使用了脲醛树脂粘合剂,因而可含有甲醛。新式家具的制作,墙面、地面的装饰铺设,都要使用粘合剂。凡是大量使用粘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含甲醛的材料可以脱气,被美国环境保护局归类为一种很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对于上述甲醛污染,目前市场上甲醛清除剂产品,通常依据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处理方式来消除残留甲醛,但会存在如下技术缺陷:采用物理吸附的,如活性炭、竹炭等,吸附量有限,且使用不便,经常需要更换,形成二次污染;采用化学吸附的,虽然处理甲醛效果好,但清除剂中加入的化合物毒性较大,不够环保,长期使用后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影响居室内的用户健康;部分市售产品的使用效果会受到应用环境的限制,多数甲醛清除剂中含有二氧化钛,含有二氧化钛、草酸二酰肼等,由于二氧化钛是紫外光催化剂,在自然光或无光条件下,甲醛的去除效果极为有限,具有应用局限性。因此,如何进行室内甲醛净化变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室内甲醛去除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甲醛净化方法。
一种甲醛净化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室内用甲醛清除剂分散放置于室内,关门关窗密闭4-7天,其中所述室内用甲醛清除剂的用量为15-30克/平方米;(2)开门开窗通风1-3天。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用甲醛清除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膨润土3~7份,茶多酚1~1.5份,氨基酸1~3份,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80~90份,去离子水180份,十二烷基葡萄糖苷1~5份。
进一步地,所述氨基酸为L-天门冬氨酸和L-高丝氨酸的混合物,其中L-天门冬氨酸和L-高丝氨酸的质量比为2.5:1-1:2.5。
进一步地,所述氨基酸为丙氨酸、色氨酸、L-天门冬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谷氨酸、蛋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内氨酸、甘氨酸和L-高丝氨酸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创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创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94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