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松木前期干燥工艺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31369.0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6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彭琦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千佳世纪家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347 | 分类号: | F26B3/347;F26B9/06;F26B2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松木 干燥过程 材堆 木材 板材分层 工艺流程 叠放 隔条 喷蒸 木材含水率 对流干燥 分开形成 干燥基准 干燥介质 干燥状态 木材弯曲 热湿交换 循环通道 盐水浸泡 锡箔纸 烘烤 夹持 两层 木料 排湿 汽流 制备 打磨 微波 变形 平衡 预防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松木前期干燥工艺流程,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材进行预刨,将预刨的木材用盐水浸泡,锡箔纸包裹,将窑内的松木板材分层叠放,进行烘烤,微波及超炉干燥,对流干燥,打磨整理。本发明在干燥过程中,采用本发明的松木干燥基准,使用自动喷蒸使木材在干燥过程中木材含水率得到平衡,预防板材在干燥过程中会出现变形、开裂和弯曲的现象发生,经过多次自动喷蒸,排湿,调节到最佳干燥状态。由于在松木板材分层叠放时,在材堆中使用隔条,使相邻两层的板材分开形成均匀的汽流循环通道,循环的干燥介质和木材的表面进行热湿交换,使用隔条可使材堆在宽度方向上保持稳定,使材堆中的木料互相夹持,防止和减轻木材弯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制作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松木前期干燥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木材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预处理,而其中,木材干燥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一道最为关键的工序;干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木材的利用率以及后段工序的加工,直接影响着木制品最终品质的高低。杉树是我国南方特别是广西最重要的特产用材树种之一,松木生长快,纹理顺直、木质细腻,但松木含水分量大、易开裂,造成松木的木材综合利用率低。随着我国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限伐、禁伐的普遍推行,木材十分紧缺;为了合理利用木材,人们采用对松木干燥的方法对其杀虫防疫预防,防止松木木制品变质和腐朽,提高松木木制品的稳定性和强度。目前对木材所使用干燥基准分为时间干燥基准和含水率干燥基准,按照干燥时间制定的干燥基准叫时间干燥基准,即把整个干燥所需的时间分为若干个时间段,并按每个时间段规定相应的介质温度和湿度;而目前在国内、国外,都没有专门针对松木的木材干燥设定基准,现有技术的松木的干燥方法多采用窑干法,即将松木堆砌在干燥窑内,重复交替加热窑内空气及向窑内喷蒸汽,并鼓风使窑内空气及蒸汽循环,对松木进行干燥,由于掌握不了松木材的最佳干燥基准,在干燥过程中,各种数据设定不合理,造成木材在升温阶段就已经干燥,最终造成干燥过程中松木易起翘,开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松木前期干燥工艺流程,这种松木的干燥方法能够解决松木易起翘、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松木前期干燥工艺流程,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木材进行预刨,将术材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木板,选板材厚度为25mm-35mm;
步骤b.将预刨的木材用盐水浸泡,使松木板材含水率为40%-45%;
步骤c.将用盐水浸泡过的木材用锡箔纸包裹,放入窑内;
步骤d.将窑内的松木板材分层叠放,层与层之间使用隔条,
步骤e.进行烘烤,根据松木板材堆的尺寸、干燥介质的流速、板材的含水率制定松木含水率干燥基准,并根据该含水率干燥基准设定好干湿球温度,启动干燥窑内的系统进行自动加热和喷蒸,达到设定要求范围,待松木板材冷却后出窑,即可得到成品;
步骤f.将烘烤过的木材涂抹术材防裂剂,然后进行微波及超炉干燥;
步骤g.将微波及超声干燥后的木材进行热对流干燥;
步骤h.打磨整理,用砂纸、砂光机将主体打磨光滑,尤其对接口处仔细打磨整理。
作为优选,所述放入窑内的松木板,同一层的每个隔条间的距离≤1200mm,每层隔条在高度方向由上而下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设置在松木板端部的隔条应与板端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松木干燥基准为:对松木板材进行预热,设定每7小时升温一次,每次升温5度到8度,升到35℃,系统进入加热阶段;直至所述干燥窑内的干湿球起始温度设定为50℃,松木板材最终含水率设定为8%。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至步骤c中木材的放置方法为偶数层与奇数层的木材相互垂直,呈井字状,所述的木材问的距离为0.2-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千佳世纪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千佳世纪家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13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