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加热的侧窗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31350.6 | 申请日: | 2017-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4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鲍思权;潘成伟;郑国新;毛祚水;王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86 | 分类号: | H05B3/86;H05B3/02;H05B3/03;H05B3/18;B60S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1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窗玻璃 | ||
本发明涉及窗玻璃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加热的侧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导电层被隔离线分隔成若干条彼此电隔离的加热条,加热条延伸在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加热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加热条在第一导电区的总长度为L1,宽度为A1,加热条在第二导电区的总长度为L2,宽度为A2,其中,任意两条加热条的A1的差值不大于15%,任意两条加热条的A2的差值不大于15%,任意两条加热条的L1/A1+L2/A2的差值不大于15%,且A1>A2。优点在于:适用于对各种不规则形状的侧车窗进行均匀加热,还可同时实现部分区域的快速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玻璃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加热的侧窗玻璃。
背景技术:
在天气寒冷时,车窗玻璃的表面会起霜、起雾、冷凝甚至出现冰雪等,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因此车窗玻璃需要具备用于除霜除雾的加热功能,这样方能满足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正常使用要求。现有的加热车窗上一般设置有至少两条电极,所述电极用于跟车窗上的导电涂层电接触,每条电极通过外部引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从而将电流导向所述电极和导电涂层,并通过热传导而加热车窗玻璃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达到去除雾气和融化冰雪的目的。
当车窗玻璃的加热区域为矩形时,常规设计时,可以直接将电极平行布置在加热区域的两端,对于具有均匀薄膜电阻的电加热层而言,其面内的电流密度是均匀的,因此电加热层面内的电流大小、方向均一致,功率密度也一致,具有理想均匀加热的效果。然而车窗玻璃的加热区域通常并非矩形,特别是车辆的侧窗玻璃,其具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在现有技术中,为实现侧窗玻璃的均匀加热,通常对导电涂层进行除膜或蚀刻形成分隔线,从而形成盘绕的电流电路使加热层结构化,并且该电流电路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电极实现电连接。如德国专利DE19860870公开的一种具有透明导电涂层的窗玻璃,然而这种电流电路的弯曲区域中的电流分布不均,并且会产生局部热点,造成加热不均。
为消除局部热点,中国专利CN105409324公开的一种可加热层压侧窗玻璃,为实现整面玻璃的均匀加热,其采用隔离线将加热涂层分隔成多条长度相等的加热条,所述加热条由两个区段组成,所述两个区段通过导电连接元件实现电连接。然而,该侧窗玻璃只能实现整面玻璃的均匀加热,无法实现分区加热,且需要在边缘布置大量的导电连接元件,其设计工艺过于复杂,不利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可加热的侧窗玻璃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热均匀、能够实现分区加热的可加热的侧窗玻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加热的侧窗玻璃,包括设置在侧窗玻璃上的导电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所述导电层被隔离线分隔成若干条彼此电隔离的加热条,所述加热条延伸在第一导电区和第二导电区,所述加热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加热条在第一导电区的总长度为L1,宽度为A1,所述加热条在第二导电区的总长度为L2,宽度为A2,其中,任意两条加热条的A1的差值不大于15%,任意两条加热条的A2的差值不大于15%,任意两条加热条的L1/A1+L2/A2的差值不大于15%,且A1>A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31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