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扁形红茶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8981.2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旭东;鄢明科;杨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41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扁形红茶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趋于多元化,我国掀起了“红茶热”,导致红茶的产量和需求量均在逐年提升,红茶产量的提高也解决了部分夏秋茶利用率差的状况,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加工绿茶苦涩味较重,加工红茶反而利于茶黄素的生成,品质较好,红茶的消费量提升叶带动了当地茶叶的经济效益。不仅红茶产量提升,品种也不断丰富,尤其是不同形状特色的红茶如:扁形红茶、螺型红茶、针芽型红茶、颗粒状红茶等,其中以扁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最难攻破,红茶揉捻后外形卷曲,紧实,较难形成类似绿茶中龙井茶的扁平外形。,若不经过揉捻或轻揉捻,则茶叶的发酵过程的酶促氧化反应较难进行。
如申请号为2015110169805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扁形红茶的生产方法”中,将鲜叶原料依次经萎凋、压扁、发酵、脱水、干燥处理而制得扁形红茶,由于茶叶在揉捻时,本身就在进行缓慢的酶促氧化氧化发酵过程,若取消了揉捻步骤,红茶就会发酵不好,导致最终的茶叶成品中苦涩味较浓,汤色清淡且偏绿,口感和香味都明显不足,严重影响红茶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扁形红茶的生产方法,通过对于各个加工步骤的创新设计,使得加工出的扁形红茶外形扁平直且光滑匀齐,香气馥郁、口感醇厚以及汤色红艳明亮。
本方案中的一种扁形红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茶:选取独芽或一芽一叶的茶青,芽叶的长度为2.5~3cm;
S2、萎凋:将采摘后的茶青放入恒温热风萎凋槽中进行萎凋,茶青的摊放厚度为5~6cm,萎凋温度为26~30℃,萎凋时间为7~8h;
S3、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时的室温在20~24℃,湿度85~90%,揉捻时间为35min,揉捻时的压力控制为:不加压揉5min→轻压揉10min→不加压揉10min→轻压揉5min→不加压揉5min,所述轻压的控制为:使用压盘将茶叶的厚度压缩至原厚度的4/5;
S4、解块分筛:采用茶叶解块机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解块,使团块状的茶叶分散,然后后筛子将茶碎末筛出;
S5、发酵:解块分筛完毕后,将茶叶放入智能温控发酵室中进行发酵,茶叶分箱摊放,摊放厚度为9~10cm,发酵室相对湿度在90%以上,发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前期发酵,温度控制在35℃,发酵时间为4~5min,第二个阶段为恒温发酵,温度为25~28℃,时间3h,第三个阶段为后期发酵,温度为20~25℃,时间1~2h;
S6、理条:将发酵后的茶叶放入理条机中,温度设定60~80℃,速度180~190r/min,理条时间8~15分钟;
S7、整形:在理条完毕后,在理条机中再进行整形,温度设定80~110℃,速度140~150r/min,同时在理条机的每个凹槽内放入三根直径3~5mm的不锈钢条,整形2~3min后,取出不锈钢条,速度调到120~130r/min,继续运转理条机1~2min即可下机摊晾;
S8、烘焙提香:采用旋转式烘培机将茶叶进行提香处理,烘培温度为110℃,烘培时间为1.5h,待烘焙至茶叶水分含量为6%时,取出摊凉;
S9、筛选:用筛子筛出碎茶末,得到扁形红茶成品。
本发明的原理:本申请的茶叶一般选择黔湄601的品种,并在每年农历节气的清明和谷雨之间采摘,选择独芽或一芽一叶是为了保证茶叶更好的鲜嫩,并减少茶叶的苦涩味,芽叶是指叶片,由于刚发出来,非常嫩,因此俗称芽叶,芽叶的长度在2.5~3cm,也是为了更好的保证茶叶原材料的质量,当芽叶长度大于3cm时,其茶叶中的苦涩味较浓,做出来的茶叶口味会受到影响。
在萎凋的过程中,摊放时要把叶子抖散摊平,使叶子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松紧度一致,以利于通风均匀。萎凋的过程中,不仅是适当减少茶叶的水分含量,茶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浴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多酚类物质也程度不同地氧化。由于水分的丧失和内质的变化,叶片面积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鲜绿转变为暗绿,香味也相应的改变,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并有水果香或花香,成茶滋味醇而不苦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怡壶春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8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茶叶发酵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