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回收油基钻屑中油组分的助溶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6465.6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位华;何焕杰;王中华;马金;张弌;杨朝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21/27 | 分类号: | C10G2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回收 油基钻屑 中油 组分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油基钻屑中油组分的助溶组合物及其应用,按照体积份数计,所述助溶组合物包括:醇类15%‑63%、脂肪族直链酮11%‑18%、乙酸乙酯8%‑33%以及卤代烷烃18%‑34%。本发明的回收油基钻屑油组分混合物用助溶剂的互溶效果好,常温、简单机械搅拌即形成无色透明液体,质地均匀,形状稳定。与单一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含油钻屑相比,加入本发明组合物后油组分混合物回收率增加5%‑25%。基础油回收率大于99%,钻屑含油量<0.3%,达到GB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一步实现了油基钻屑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且加量少,工艺简单,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回收油基钻屑中油组分的助溶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钻井使用油基钻井液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钻屑。这些油基钻井液钻屑含有大量的基油和乳化剂、润湿剂、亲油胶体、加重剂等添加剂,以及其他有害物质,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达标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油基钻屑物化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掩埋法、井下回注法、固化法、溶剂萃取法、热处理法、离心分离法等。对于溶剂萃取法,我国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流体技术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走出了食品、医药领域,向环保、化工等众多领域延伸。实践证明,采用超临界CO2处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油基钻屑,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处理含油钻屑的方法主要包括:将超临界状态的CO2混合夹带剂,与油基钻屑物进行接触萃取数小时,分离出钻屑渣和含油的CO2超临界流体;然后将含油的CO2超临界流体经降温降压处理,超临界状态CO2变成气态CO2,油和气态CO2经分离器分离,所得的油组分进行检测、贮藏。
上述方法处理后钻屑含油量可低于1%,处理前含油量为10~20%。但是,采用单一组分超临界CO2流体作为溶剂处理油基钻屑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油基钻屑中除含有10%-20%(质量比)基油外,还有乳化剂、亲油胶体等弱极性或极性油溶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单一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低,直接会造成油基钻屑处理后不达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回收油基钻屑中油组分的助溶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可增加超临界CO2流体溶解钻屑中基油及油溶性物质的能力,增加提取率和提取速率,获得更佳的处理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回收油基钻屑中油组分的助溶组合物,其按体积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15%~63%的醇;
11%~18%的脂肪族直链酮,所述脂肪族直链酮的分子量为58~80;
8%~33%的乙酸乙酯;以及,
18%~34%的卤代烷烃。
优选地,按体积百分比计,所述助溶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47%~53%的醇;
13%~17%的脂肪族直链酮;
10%~14%的乙酸乙酯;以及,
20%~26%的卤代烷烃。
进一步优选地,按体积百分比计,所述助溶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51%的醇;
15%的脂肪族直链酮;
11%的乙酸乙酯;以及,
23%的卤代烷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64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油脱金属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油吸附脱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