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有机聚合物油井水泥缓凝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6459.0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3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岚;李社坤;郑志军;李韶利;杨朝光;马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F292/00 | 分类号: | C08F292/00;C08F228/02;C08F222/02;C08F220/06;C04B24/40;C04B10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有机 聚合物 油井 水泥 缓凝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机‑有机聚合物油井水泥缓凝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提供单体水溶液,所述单体水溶液包括衣康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水;将所述单体水溶液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在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无机‑有机聚合物油井水泥缓凝剂。本发明通过在现有有机聚合物缓凝剂基础上引入无机非金属粒子,且硅烷偶联剂的使用使聚合物具有微交联结构,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能显著提高聚合物缓凝剂的抗高温能力,从而解决了现有有机聚合物在高温强碱条件下易降解、官能团水解、解吸附等导致的缓凝效果下降问题。本发明油井水泥缓凝剂所用原料价格适中、制备工艺简单,该缓凝剂适用温度范围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井水泥外加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井水泥缓凝剂,具体地涉及一种无机-有机聚合物油井水泥缓凝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固井施工是开采油气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油井的寿命长短和开采量等。固井施工主要包括下套管、注水泥;固井质量的好坏除与水泥浆的失水、流态有关外,还与其凝结时间有关。为了满足深井固井施工的时限要求,往往要在水泥浆中添加延长稠化时间的缓凝剂,以延长水泥浆的可泵送时间、降低粘度、改善流变性能等。
目前,国内使用的缓凝剂主要为木质素磺酸盐、羟基羧酸盐、糖类化合物等。虽然这些材料价廉易得,且具有较好的缓凝作用,但因其结构的非均性而导致使用效果的差异多变,存在过于缓凝或过于敏感、不抗高温的弊病,难以适应苛刻的现场施工条件。因此,对于深井和超深井固井水泥浆来说,抗高温缓凝剂已成为其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
其中,有机聚合物缓凝剂成为了抗高温缓凝剂的主要研究方向。比如,申请号为201510251145.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采用马来酸酐、烯磺酸基单体和带有亲水基长链的烯类单体为原料,制备得到耐200℃的油井水泥缓凝剂。申请号为200910218007.X的中国专利文献中,采用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苯乙烯基磺酸和顺丁烯二酸进行共聚,得到油井用聚合物缓凝剂,其可抗200℃的高温。但是,上述现有有机聚合物缓凝剂的抗高温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机-有机聚合物油井水泥缓凝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油井水泥缓凝剂具有更好的抗高温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机-有机聚合物油井水泥缓凝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单体水溶液,所述单体水溶液包括衣康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水;
2)将所述单体水溶液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硅烷偶联剂混合,在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无机-有机聚合物油井水泥缓凝剂。
优选地,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选自碳化硅、氮化硅、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为粒径为1~30μm的微粉。
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1)具体为:将衣康酸于40~50℃溶解于水中,再加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和水,得到单体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单体水溶液用pH调节剂调pH值为4~6,所述pH值调节剂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步骤2)中,将调pH值后的单体水溶液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硅烷偶联剂混合。
优选地,所述步骤2)混合后,升温至60~65℃加入引发剂水溶液,恒温反应6~8h,得到无机-有机聚合物油井水泥缓凝剂;所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以质量份数计,所述单体水溶液包括2~10份的衣康酸、0~2份的丙烯酸、14~25份的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64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