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灯壳模具中的二次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25233.9 | 申请日: | 201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9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陆之游;倪志;徐惠;吴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中的 二次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壳模具中的二次顶出机构,属于灯壳模具领域。一种灯壳模具中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针板、顶针、倒扣弹针、弹性件、限位柱;针板沿动模的空腔上下移动,包括上部针板和下部针板;限位柱自上部针板的上表面向上凸伸;顶针自下部针板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并穿过上部针板伸入动模内;下部针板上开有上下贯穿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弹性件;倒扣弹针抵接于弹性件的顶部向上凸伸并穿过上部针板伸入动模的弹针孔内,弹针孔的顶部对应灯壳的倒扣斜向螺纹安装孔;倒扣弹针伸入到弹针孔内的部分为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变小的二级阶梯柱状,弹针孔为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变小二级阶梯孔。本发明通过倒扣弹针和顶针可移动距离的不同,以实现对灯壳的两次顶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壳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灯壳模具中的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灯壳结构一般较为复杂,因而灯壳模具也就相对较为复杂,灯壳模具具有模具较大、较重的特点。汽车后灯灯壳结构中时常会设计有斜向螺纹安装孔结构,该类螺纹孔结构与开模方向存有一定的角度,在产品脱模时存在一定困难。
目前,面对该类产品的脱模,大多采用动模两次分离来实现产品脱模,因此造成动模整体分离工程量及制造成本较大,且动模整体分离存在不稳定性,还易导致产品的不合格率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灯壳模具中的二次顶出机构,可实现倒扣螺丝孔强制脱离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灯壳模具中的二次顶出机构,所述灯壳模具包括上下匹配的动模和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机构位于动模的空腔内,包括针板、顶针、倒扣弹针、弹性件、限位柱;所述针板沿动模的空腔上下移动,针板包括上部针板和下部针板;所述限位柱自上部针板的上表面向上凸伸;所述顶针自下部针板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并穿过上部针板伸入动模内;所述下部针板上开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沿通孔的轴向伸缩;所述倒扣弹针抵接于弹性件的顶部向上凸伸并穿过上部针板伸入动模的弹针孔内,所述弹针孔的顶部对应灯壳的倒扣斜向螺纹安装孔;所述倒扣弹针伸入到弹针孔内的部分为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变小的二级阶梯柱状,所述弹针孔为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变小二级阶梯孔;在所述针板位于动模底部时,所述倒扣弹针的阶梯面到弹针孔的阶梯面的距离小于限位柱的顶部到动模框底面,所述弹性件为收缩状态。
其中,所述动模的底板上对应所述下部针板的通孔位置开有凹槽,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凹槽的底面。
其中,所述凹槽的底面上设有向上凸伸并伸入所述通孔内的复位限位针,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复位限位针上;在所述针板位于动模底部时,所述复位限位针的顶部抵接于所述倒扣弹针的底部。
其中,所述针板上还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于上部针板的上表面,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伸入动模的复位孔内并抵接于复位孔的顶壁上。
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其中,所述灯壳的倒扣斜向螺纹安装孔的斜度小于10度。
其中,所述倒扣弹针的阶梯面到弹针孔的阶梯面的距离与限位柱的顶部到动模框底面的距离之间的比值为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倒扣弹针和顶针可移动距离的不同,以达到对灯具的两次顶出,最终实现灯壳的倒扣斜向螺纹安装孔的强制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灯壳模具内部的局部结构图。
图2为灯壳的倒扣斜向螺纹安装孔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动模框;2-复位弹簧;3-针板;4-限位柱;5-顶针;6-倒扣弹针;7-弹性件;8-复位限位针;9-动模;10-底板;11-灯壳的倒扣斜向螺纹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52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