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芯短路测试与称重的一体化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4248.3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7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良;高峰;张要枫;魏巍;杨小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2 | 分类号: | G01R31/392;G01R1/04;G01G19/4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侯峰 |
地址: | 056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芯短路 电子秤 报警器 测试夹具 称重 一体化结构 测试 电芯 电芯重量 重量指标 警器 报警 | ||
本发明公开了电芯短路测试与称重的一体化结构,其包括电子秤、电芯短路测试夹具以及报警器,所述电芯短路测试夹具设置在电子秤上,所述报警器与电子秤连接并且反应电子秤上物体的重量指标;本发明通过将电子秤、电芯短路测试夹具以及报警器三者结合,可以同时完成对电芯短路的测试以及对电芯的称重,并且电芯重量不合格时报警器报警,避免了人员疏漏将不合格的电芯漏掉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芯短路测试与称重的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生产线上对电芯短路的测试以及对电芯的称重直接影响产品的合格率;目前对电芯短路的测试存在如下问题:短路测试夹具两个测试端存在磕碰电芯的情况;对电芯的称重存在如下问题:电芯在电子称称重是无报警装置,存在人员疏漏将不合格的电芯下转的情况;并且对电芯短路的测试以及对电芯的称重是在分开的两个装置中完成的,费时费力,影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电芯短路测试与称重的一体化结构,通过将电子秤、电芯短路测试夹具以及报警器三者结合,可以同时完成对电芯短路的测试以及对电芯的称重,并且电芯重量不合格时报警器报警,避免了人员疏漏将不合格的电芯漏掉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芯短路测试与称重的一体化结构,其包括电子秤、电芯短路测试夹具以及报警器,所述电芯短路测试夹具设置在电子秤上,所述报警器与电子秤连接并且反应电子秤上物体的重量指标。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所述电芯短路测试夹具包括正极夹块和负极夹块,所述正极夹块和负极夹块相对设置且其相对面为斜面。
所述斜面内凹且横截面的半圆形。
所述正极夹块和负极夹块相对应的斜面上端的距离大于电芯的长度,斜面下端的距离小于电芯的长度。
所述电子秤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初始阈值的第一面板以及用于显示电子秤上物体重量的第二面板。
所述报警器为三层光警示灯,所述三层光警示灯的上、中以及下三层分别对应上限报警、合格提示以及下限报警。
所述电芯短路测试夹具通过底座设置在电子秤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将电子秤、电芯短路测试夹具以及报警器三者结合,可以同时完成对电芯短路的测试以及对电芯的称重,并且电芯重量不合格时报警器报警,避免了人员疏漏将不合格的电芯漏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电芯短路测试与称重的一体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电芯短路测试与称重的一体化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电子秤1、电芯短路测试夹具2以及报警器3,电芯短路测试夹具2设置在电子秤1上,报警器3与电子秤1连接并且反应电子秤1上物体的重量指标,这样,在电子秤1对电芯进行称重的同时,通过将电芯短路测试夹具2与测试仪连接测试电芯是否短路,并且称重的结果通过警报器3直观的反应给工作人员。
电芯短路测试夹具2包括正极夹块21和负极夹块22,正极夹块21和负极夹块22相对设置且其相对面为斜面,斜面内凹且横截面的半圆形,正极夹块21和负极夹块22相对应的斜面上端的距离大于电芯的长度,斜面下端的距离小于电芯的长度,这样,内凹的斜面使待测电芯两端极耳受力,避免了垂直的接触方式需要手动将左右夹板伸缩才能让电芯与绝缘测试仪接触到,以及平面的夹紧会让电芯极耳大面积变形而对待测电芯带来的二次受损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4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