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自动静音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21514.7 | 申请日: | 201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0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航;王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如皋福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尚世浩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自动 静音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控制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手机自动静音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手机已经被普遍使用,能够实现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随时联系的目的,但是在一些场合,比如上课时或者开会时,因为手机的铃声,会影响到老师、其它学生或与会人员的思路及影响到课堂或者会议的秩序,因此,现在上课时或者开会时,或者其它有些场合,均要求参与者关闭手机或者静音或者至少保持手机为振动状态。
这些情况下,基本上是参与者手动将手机调节为静音或者振动状态,但是,当下课或者会议结束后,可能会忘记将手机调节回正常状态,从而接不到来电,对于有些人来说,没有接到的来电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损失或担误一些重要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自动静音系统及控制方法,以解决因为手机的静音或振动不能及时调节回正常状态而导致的损失或误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手机自动静音系统,包括手机、APP平台、APP激活装置及信息输入装置;
在所述手机内安装所述APP平台的APP程序;
所述APP激活装置与所述APP平台通讯连接;
所述信息输入装置与所述APP激活装置信号连接。
所述APP程序与所述手机的铃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信息输入装置为人脸信息识别系统;所述人脸信息识别系统至少包括能够拍摄进出人员的人脸的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包括进门摄像头和出门摄像头。
一种手机自动静音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手机端下载APP平台的APP程序,并在打开所述APP程序后,输入用户的人脸信息,所述APP平台将所述用户的人脸信息储存于所述APP平台内;
在特定环境的门口设置进门摄像头,对进入所述特定环境的人员进行人脸摄像,并将该人脸信息通过人脸信息识别系统传递给所述APP平台;
若该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APP平台内存储的人脸信息匹配;
所述APP平台发送确认信息给APP激活装置,所述APP激活装置发送的激活信号会激活该人员手机内的APP程序;
所述APP程序控制手机内的铃声控制模块将手机自动调节为静音或振动模式;
当所述特定环境的出门摄像头拍摄到所述人员的人脸摄像时,该人脸信息通过所述人脸信息识别系统传递给所述APP平台,若该所述人脸信息与所述APP平台内存储的人脸信息匹配;
所述APP平台发送解除确认信息给所述APP激活装置,所述APP激活装置发送解除信号给所述APP程序,所述APP程序解除对所述手机内的铃声控制模块的控制,所述手机的铃声恢复到原始状态。
所述APP程序还包括自动答录模块,用户根据需要设置自动答录模块的调用或不调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手机内下载APP程序,并通过上传手机用户的人脸信息,当手机用户在上课或者开会等场合时,APP程序能够直接自动控制手机静音或振动,并且当手机用户离开相应的场合时,该系统会自动解除对手机的控制,而恢复到手机原来的铃声,而不需要用户手动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手机自动静音系统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机自动静音系统,包括手机、APP平台、APP激活装置及信息输入装置;其中手机可以是现实际使用的各型号手机;APP平台可以是手机厂商所有的平台、通讯商的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对于APP平台没有特别的限制;APP激活装置为可移动装置或固定装置,其设置于课堂或者会场或者其它需要手机静音的场所。
在手机内安装APP平台的APP程序,该APP程序会在用户的手机上形成APP图标,也可以由手机厂商预先将该APP程序安装于手机内,由用户点击APP图标进行人脸信息输入。
APP激活装置与APP平台通讯连接。
信息输入装置与APP激活装置信号连接。
APP程序与手机的铃声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信息输入装置为人脸信息识别系统;人脸信息识别系统至少包括能够拍摄进出人员的人脸的摄像头。摄像头包括进门摄像头和出门摄像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如皋福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如皋福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1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蓄电池管理装置
- 下一篇:直流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