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建筑物三维自动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820819.6 | 申请日: | 2017-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0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谭庆全;刘群;薄涛;王治国;罗桂纯;郁璟贻;陈亚男;李春连;刘英华;谢鸿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地震局 |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Q10/06;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建筑物 三维 自动 建模 可视化 方法 | ||
1.一种城市建筑物三维自动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其步骤包括:1)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针对多源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并可叠加在三维数字地球软件中显示。2)在城市建筑物三维建模阶段,根据建筑物矢量数据及其属性信息进行自动建模及颜色渲染或纹理贴图。3)在三维建筑模型的加载与动态可视化阶段,基于LOD存储模型、四叉树索引、缓存技术,实现快速的数据读取与渲染。4)在防震减灾综合应用阶段,结合地震应急与震害预测应用需求,可以直接集成到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中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多源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矢量、影像、DEM等)、地震业务数据(断裂、历史地震、避难场所等)和其他属性数据(经济、人口、地震预案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建筑物矢量数据是指面状矢量数据;自动建模是利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自动拼接出建筑物的外轮廓;属性信息包括建筑物高度、楼层数、建成年代等反映建筑物特性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颜色渲染或纹理贴图是针对建筑物自动建筑外轮廓的可视化表达,包括建筑物顶部和四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三维建筑模型的加载基于LOD存储模型思想,在不同的视野情况下,匹配最优的数据分层信息;为了提供最优的检索速度,使用四叉树方法进行检索与可视化处理;使用的缓存技术包括服务器端的缓存和客户端的缓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防震减灾综合应用,包括在地震应急救援领域和震害预测领域的应用,并且实现地震应急快速评估、震害预测评估等结果的快速可视化表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地震局,未经北京市地震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208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