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白酒中氰化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18339.6 | 申请日: | 201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2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邵栋梁;汪栋;邹强;方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源坤国科质量检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廖祥文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海峡两岸***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空气 色谱 测定 白酒 氰化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酒中氰化物的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白酒中氰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氰化物是一类含有氰基的强毒性环境污染物,包括简单氰化物、络合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有机腈类)。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植物中,氰化物通常与糖分子结合,并以含氰糖苷(cyanogeniclycoside)形式存在。氰化物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与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价铁还原,从而妨碍细胞正常呼吸,使机体缺氧死亡。由于氰化物对人体具有严重毒害作用,蒸馏酒及其配制酒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GB2757-2012规定氰化物限量应小于8.0g/L(以HCN计,按100%酒精度折算)。同时,氰化物也是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生成前体物质。因此,微量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是白酒行业质量安全监控的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测定食品中氰化物含量的方法较多,如异烟酸-吡唑啉酮法、异烟酸-巴比妥酸法、吡啶-巴比妥酸等光度法,顶空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及容量法等。其中异烟酸-巴比妥酸法为国标GB/T5009.48氰化物检测方法,但该方法用于白酒检测时检出限为0.3g/L,尚不能满足更为微量的白酒氢氰酸的测定要求。并且,分光光度法原理是酒中的氰化物在弱酸性条件下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与异烟酸反应经水解生成戊烯二醛,再与巴比妥酸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白酒中微量组分较多,可能存在与戊烯二醛结构相类似的物质,同样能与巴比妥酸反应生成蓝紫色络合物,从而引起测定结果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国标中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精度低、测定结果偏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度高的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白酒中氰化物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白酒中氰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标准工作曲线的测定:
a)使用50mg/L的氰化钾标准溶液0.5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得到浓度为500μg/L的氰化钾标准溶液;
b)分别吸取12mL、11.8mL、10mL、9.8mL、9mL蒸馏水于5只20mL的顶空瓶中,依次加入50μL、100μL、200μL、400μL、800μL的500μg/L的氰化钾标准溶液;
c)临时配置200μL磷酸溶液,磷酸溶液中磷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5;临时配置200μL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内有效氯含量大于5%;磷酸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配置时均分别采用涡流混合器进行混合,混合次数为2~3次,混合环境为真空环境,磷酸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中使用的水均为超纯水;
d)向5只顶空瓶均加入200μL磷酸溶液和200μL次氯酸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密封,将所有顶空瓶固定至旋转混匀仪上,并以20rmp/min的转速匀速转动进行混合,转动时间2~3分钟,转动过程中将顶空瓶温度持续升温至50~80℃;
e)将混合后的5只顶空瓶同时放入色谱仪的进样盘进行测定;
(2)白酒样品的预处理:
1)另取20mL顶空瓶清洁后加入50μL除硫剂,加入9.2mL蒸馏水轻摇混合,再加入待测酒样400μL,分别加入参照步骤c)配置的200μL磷酸溶液和200μL次氯酸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密封,利用步骤d)中方法混合并升温;
(3)白酒样品的检测:
将白酒样品经顶空进样器后抽取顶空气体并使用毛细管色谱仪进行测定,其中,所述顶空进样器的顶空条件为:孵化温度:50℃;孵化时间:10min;震动频率:250rmp/min;进样针温度:60℃;进样量:500uL,吸样速度:250μL/s,进样速度:500μL/s;
所述毛细管色谱仪的色谱条件为:毛细管色谱柱的进样口温度:150℃;不分流进样;载气流速:30mL/min;柱温箱:40℃持续4min后以20℃/min升至200℃,持续4min;检测器温度:260℃。
以上方法中,所述毛细管色谱柱为HP-5毛细管色谱柱,长度30m,内径3.0mm,膜厚0.25μm。
以上方法中,所述除硫剂为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的酞菁和酞菁磺酸钴。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源坤国科质量检验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源坤国科质量检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83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