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低品质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改质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14204.2 | 申请日: | 201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6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申海平;侯焕娣;董明;王子军;戴立顺;龚剑洪;李吉广;陶梦莹;许可;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4 | 分类号: | C10G6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郑永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质 生产 辛烷值 汽油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低品质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改质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1)将作为改质原料的低品质油在临氢条件下在转化反应器中进行转化反应,得到转化产物;(2)将所得转化产物进行分离处理,至少得到第一分离产物;(3)将第一分离产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改质油和残渣;(4)将残渣返回进行所述转化反应或者进行外甩;或者,将部分残渣返回步骤(1)中进行所述转化反应,剩余部分残渣进行外甩;(5)将所得改质油进行加氢处理,得到加氢后改质油;将所得加氢后改质油进行催化裂化反应。本发明提供的改质方法和系统在外甩残渣尽可能少的情况下维持系统长时间的运转,且能够多产高辛烷值汽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低品质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改质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逐年增加的需求量与不可再生石油资源重质化、劣质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同时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市场对于优质汽柴油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如何将高沸点、强极性的重质物流(重/渣油)高效加工生产高品质汽油产品是炼油业研究重点。
中国专利CN1119397A公开了一种重质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渣油和澄清油一起进入渣油加氢处理装置,在氢气和加氢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加氢反应;所得的加氢渣油进入催化裂化装置,在裂化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裂化反应;所得的重循环油在催化裂化装置内进行循环,所得油浆经分离器分离得到澄清油返回至加氢装置。由于油浆全馏分进入渣油加氢处理装置,会增加加氢催化剂的积炭,降低了加氢催化剂的活性和操作周期,同时未加氢重循环油在催化裂化装置中进一步加工将导致催化裂化装置生焦率增加。
美国专利US20130112593A1公开了一种重质原油、蒸馏渣油转化方法,该方法是将溶剂脱沥青、加氢处理、蒸馏和气化组合来进行重质油改质。重质原料油经溶剂经抽提得到的脱沥青油和脱油沥青,脱沥青油进入加氢处理装置,在氢气和加氢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分离得到气体、石脑油、加氢馏分油和加氢未转化油,其中加氢未转化油循环至加氢处理装置进一步转化;脱油沥青与未循环回加氢装置的加氢未转化油一起进入气化装置产生合成气,产生的氢气可用于加氢装置。本发明方法加工重质渣油的改质油收率较低,仅有75%~85%,同时该改质油中金属(Ni+V)含量100μg/g,固定床加氢装置催化剂的寿命较短;另外本发明方法不直接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汽柴油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低品质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改质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改质方法和系统在外甩残渣尽可能少的情况下维持系统长时间的运转,且能够多产高辛烷值汽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由低品质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改质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作为改质原料的低品质油在临氢条件下在转化反应器中进行转化反应,得到转化产物;其中,所述改质原料包括选自沥青质、沥青烯和前沥青烯中的至少一种沥青组分,所述转化反应的转化率为30-70重量%,所述转化反应的转化率=(改质原料中馏程在524℃以上组分的重量-转化产物中馏程在524℃以上组分的重量)/改质原料中馏程在524℃以上组分的重量×100重量%;
(2)将步骤(1)中所得转化产物进行分离处理,至少得到第一分离产物;其中,所述第一分离产物中,馏程在350℃以下组分的含量不大于5重量%,馏程在350-524℃之间组分的含量为20-60重量%;
(3)将步骤(2)中所得第一分离产物在萃取分离单元中采用萃取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得到改质油和残渣;
(4)将步骤(3)中所得的残渣返回步骤(1)中进行所述转化反应;或者,将步骤(3)中所得的残渣进行外甩;或者,将部分步骤(3)中所得的残渣返回步骤(1)中进行所述转化反应,剩余部分残渣进行外甩;
(5)将步骤(3)中所得改质油进行加氢处理,得到加氢后改质油;将所得加氢后改质油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得到干气、液化气、汽油、循环油和油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14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