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码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807301.9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9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凌晨;戴胜辰;徐晨;乔云飞;李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3M13/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通信的质量。当前,5G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eMBB)、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对数据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polar(极化)码是第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可以适用于5G通信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包括:
发送端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根据循环冗余校验(CRC)多项式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其中L=11,所述CRC多项式为以下任意一个多项式:
D^11+D^10+D^9+D^5+1;或
D^11+D^7+D^6+D^2+1;或
D^11+D^10+D^9+D^6+D^4+D^2+1;或
D^11+D^10+D^9+D^7+D^5+D+1;或
D^11+D^9+D^8+D^6+D^5+D+1;或
D^11+D^10+D^9+D^8+D^7+D^5+D^4+D+1;或
D^11+D^10+D^3+D+1;或
D^11+D^5+D^3+D+1;或
D^11+D^10+D^9+D^8+D^6+D^5+D^3+D+1;或
D^11+D^10+D^8+D^7+D^6+D^5+D^3+D+1;或
D^11+D^9+D^7+D^6+D^5+D^4+D^3+D+1;或
D^11+D^10+D^9+D^7+D^6+D^3+D^2+D+1;或
D^11+D^8+D^6+D^5+D^4+D^3+D^2+D+1;
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采用这种编码方式,可以满足FAR需求,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CRC多项式通过移位寄存器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比特序列中的L个CRC比特位于所述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之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端发送所述极化编码后的第一比特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编码方法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例如,通过电路、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上述编码方法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上述编码方法。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芯片中。上述编码方法也可也一部分通过硬件来实现,一部分通过软件来实现,例如,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来执行上述“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根据循环冗余校验(CRC)多项式进行CRC编码”的步骤,而对“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极化编码”的步骤通过一个逻辑电路或者一个加速器来实现。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具体实现时,也可以采用上述各种方式的组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端为基站或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装置,包括:
第一编码模块,用于对A个待编码信息比特根据循环冗余校验(CRC)多项式进行CRC编码,得到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L个CRC比特和A个信息比特,L、A为正整数,其中L=11,所述CRC多项式为以下任意一个多项式:
D^11+D^10+D^9+D^5+1;或
D^11+D^7+D^6+D^2+1;或
D^11+D^10+D^9+D^6+D^4+D^2+1;或
D^11+D^10+D^9+D^7+D^5+D+1;或
D^11+D^9+D^8+D^6+D^5+D+1;或
D^11+D^10+D^9+D^8+D^7+D^5+D^4+D+1;或
D^11+D^10+D^3+D+1;或
D^11+D^5+D^3+D+1;或
D^11+D^10+D^9+D^8+D^6+D^5+D^3+D+1;或
D^11+D^10+D^8+D^7+D^6+D^5+D^3+D+1;或
D^11+D^9+D^7+D^6+D^5+D^4+D^3+D+1;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73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