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智能电网大规模接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07273.0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3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贾云健;代璐;冯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H04L12/801;H04L12/851;H04L5/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智能 电网 大规模 接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决智能电网大规模接入的方法,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中,基站将前导码的初步分配进行广播,UE和收集器按照分配的前导码进行等概率的随机接入。基站根据接收的情况检测UE的数量,当UE较多时,调节分配给UE传输的前导码并进行广播。在传输过程中,收集器遇到突发事件时,通过特定的前导码进行上传;若遇到拥塞情况,基站会直接分配前导码进行传输。在收集器上传实时数据时,对收集器的重传次数进行计次,若达到阈值则会提高收集器上传的优先级,保证在一定周期内至少有一个电网实时数据被上传以维持正常监控。本发明能够在尽可能减少电网大规模接入对于UE干扰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了实时电网数据的传输和电网的有效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智能电网大规模接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通信已经突破了简单的维持人与人之间的通信。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物联网,触觉网络的发展,逐渐将通信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智能电网的出现,通过建立电力信息网络,可以对电网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度,突破了传统模式中的粗放型供电和用电模式,为安全有效地使用电力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绿色新型能源的引进奠定了基础。但是大量的实时电网信息的传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采用LTE网络进行传输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成本,同时有利于电网监测网的升级。从电网的监控要求来看,不同的事件对于时延的要求各不相同,为了保证能够达到最高时延要求,必须保证电网的连接一直保持较为畅通的状态,保证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及时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但是由于电网的监测网络中收集器较多,如果所有收集器都同时保持较为畅通的状态,会对LTE的接入网络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会对LTE用户造成较大的干扰,影响用户体验。在请求接入的过程中,由于都采用随机接入,基站不能区别各种业务的重要性,因此电网自身的不同时延要求的业务也会互相产生干扰,出现时延求较低的先进行传输,时延要求较高的未能被及时传输的情况;随机的请求同时还会导致出现部分收集器的接入请求可以一直被接收,但是部分收集器的接入请求一直不能成功接收,导致某个收集器一直不能上报电网的实时信息。不能达到全网监测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的应对策略主要集中在优化接入前导码配置,比如针对不同的业务而非用户进行分级,针对不同等级的网络采用不同的前导码接入。由于传统网络中采用随机接入的方式来实现接入,因而容易造成UE被大规模接入的智能电网设备干扰,造成接入出现拥塞,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导致智能电网的实时电网信息不能及时上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来传输智能电网的信息,达到监测智能电网的目的。同时降低智能电网的接入对于原有UE的影响,在有效传输信息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LTE接入网络的占有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电网实时信息的传输的主要目的是监测电网的实时数据有效避免突发事件。电网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本地的线路问题造成的事故停电以及整体电网供电及交接造成的整体相位偏移以及孤岛效应。其中,对于本地电路的突发事件可以直接在收集器进行检测处理,对于整体电路的检测需要收集器将电路信息传输到更高级的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因此即使在本地检测没有问题的电路实时信息也需要传输到更高级的控制中心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电网信息中的数据呈现出单个数据较少,总数据个数较大,需要周期性传输的特性。针对这个特性,采用收集器将多个电网的实时信息收集到一起后打包进行上传,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需要接入的数据数量。
收集器处理的步骤如下:
1)收集器将相位测试单元以及智能电表的数据进行收集;
2)将数据打包进行传输;
3)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当检测到突发事件时进入步骤4),否则进入步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07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板式蒸发器的防腐工艺
- 下一篇:一种胶球收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