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震视应力的岩质边坡变形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4105.2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5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奴文;张敏;戴峰;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郭萍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震视 应力 岩质边坡 变形 预警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震视应力的岩质边坡变形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①圈定岩质边坡区域作为监测区域,将ESG微震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安装在监测区域,传感器至少为4个,各传感器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分布并将监测区域覆盖,将各传感器与ESG微震监测系统的采集仪相连,然后将所述采集仪与ESG微震监测系统的主机部分相连;
②对监测区域进行爆破开挖施工,爆破开挖施工会诱导监测区域产生微震事件,通过ESG微震监测系统对监测区域进行监测,测定监测区域产生的微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及微震视应力σa,将微震视应力σa≥30kPa的微震事件记作高视应力微震事件,当监测区域在连续4天之内产生的高视应力微震事件的数量≥4个时,调整爆破开挖强度或/和对开挖区的支护强度以减小施工对监测区域的扰动,使监测区域在4天之内产生的高视应力微震事件的数量不超过3个;
③在步骤②的监测过程中,当监测区域中的至少1个局部区域在4天之内产生的高视应力微震事件≥2个/局部区域时,则分别对产生高视应力微震事件的各局部区域分别按照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
以1~5天为单位,根据公式(1)计算局部区域产生的微震事件的平均微震视应力然后根据公式(2)计算局部区域中微震事件的微震视体积Va,再根据公式(3)计算局部区域中微震事件的累积微震视体积V;
V=∑Va (3)
式(1)~(3)中,σa为微震视应力,为平均微震视应力,n表示天数,Va为微震视体积,M0为地震矩,V为累积微震视体积;
分别以产生高视应力微震事件的各局部区域的微震事件的平均微震视应力和累积微震视体积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曲线图,得到平均微震视应力与累积微震视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若平均微震视应力与累积微震视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出现了平均微震视应力曲线由平缓状态急剧上升至峰值后急剧下降,与此同时累积微震视体积曲线由平缓状态转变为不断上升的状态,则对该局部区域作出岩质边坡变形预警;
该步骤中,计算平均微震视应力微震视体积Va和累积微震视体积V的时间起点是以局部区域在4天之内产生至少2个高视应力微震事件的时间起点为基准点再往前推10~20天;平均微震视应力与累积微震视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当平均微震视应力曲线和累积微震视体积曲线重新回到平缓状态后,停止计算平均微震视应力微震视体积Va和累积微震视体积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震视应力的岩质边坡变形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所述局部区域的体积不超过监测区域体积的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震视应力的岩质边坡变形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③中,以3~5天为单位,根据公式(1)计算局部区域产生的微震事件的平均微震视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410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放大镜的温度计存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温传感器的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