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胶囊自动灭火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3550.7 | 申请日: | 2017-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郑高锋;杨战军;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威西特消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D1/00 | 分类号: | A62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胶囊 灭火剂 包覆材料 灭火材料 灭火 被包覆材料 灭火组合物 微胶囊粒径 温感探测器 辅助材料 三聚氰胺 树脂壳体 占用空间 低成本 烟感 脲醛 甲醛 电源 探测 安全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自动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火剂包含主灭火材料、微胶囊包覆材料及辅助材料;所述主灭火材料被包覆材料包裹而形成微胶囊,所述微胶囊粒径尺寸为5um~150um,所述包覆材料为三聚氰胺和/或脲醛与甲醛反应而成的树脂壳体。本发明是一种简单、低成本且高度可靠的灭火组合物,制成产品后,无需任何电源,无需专门的烟感/温感探测器,无需复杂的设备及管线;本发明的微胶囊自动灭火剂,集探测、控制、启动、灭火单元于一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灭火安全迅速、维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灭火剂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微胶囊自动灭火剂。
背景技术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末随着高分子科学的进步,各种聚合机制和聚合技术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微胶囊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这一技术在消防领域得到一些应用。
现有技术中微胶囊式灭火剂通常以球状明胶壳体构成微球体,微球体中包封有受热自动释放出的液体消防剂,如专利RU2162520。俄罗斯在2009年出现了新型自激发式消防剂,专利RU90994,为包封于聚脲和或聚氨酯高分子壳体内的卤烃,其卤烃的质量含量为70%-90%。具有灭火性质的该材料被涂覆与固相载体上。中国专利CN103370104A公开了一种自激发式消防剂,所述微胶囊芯材基本都是卤烃类灭火物质,该类物质不仅成本高昂,且对环境和人体有不同程度毒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用性强,产率高,且对环境和人体无毒无害的微胶囊自动灭火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胶囊自动灭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火剂包含主灭火材料、微胶囊包覆材料及辅助材料;所述主灭火材料被包覆材料包裹而形成微胶囊,所述微胶囊粒径尺寸为5um~150um,所述包覆材料为三聚氰胺和/或脲醛与甲醛反应而成的树脂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灭火材料为全氟丙酮,全氟丁酮,全氟戊酮,全氟己酮,全氟丙烷、全氟丁烷、全氟戊烷、全氟己烷、全氟庚烷、全氟辛烷,四氟二溴乙烷,三氟三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材料为高分子树脂、纤维、无机填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树脂为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硅橡胶、聚醋酸乙烯酯树脂、明胶、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为玻璃纤维、石棉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填料为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微胶囊自动灭火剂成型为板片状或线缆状。
进一步地,所述灭火组合物中各组分所占质量百分比为:
主灭火材料35%~60%
包覆材料25%~40%
辅助材料15%~2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胶囊自动灭火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聚氰胺/和或脲醛与甲醛溶液及一定比例的水混合搅拌,并调节其PH值至8.0~9.0后,升温至一定温度反应制得树脂的预聚物;
2)将一定比例的预聚物、主灭火材料及水混合并将主灭火材料的粒径乳化至5~150um,得到单体乳液;
3)将单体乳液移至反应釜,并将其ph值调节至2~6之间,升至40-80℃,待包覆材料反应完全,得到灭火物质的微胶囊悬浮液;
4)将微胶囊悬浮液的ph值调节至中性后和高分子树脂、纤维、无机填料混合并成型,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威西特消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威西特消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35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