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92291.6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8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赵冲;乐欢;缪强;王舰;罗禹;张仁健;钟涛;马玮;张彬;黄圣杰;廖骏东;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63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除冰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第三操作杆、第四操作杆、金属片、回位弹簧、圆筒,所述圆筒两端为开口状,所述圆筒包括左半筒和右半筒,左半筒与右半筒连接,左半筒包括:第一上半筒和第一下半筒,第一上半筒与第一下半筒铰链连接,第一上半筒和第一下半筒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除冰钉;右半筒内均匀分布有多个铲冰片,右半筒包括:第二上半筒和第二下半筒,解决了现有的输电线路除冰存在成本较高难于实现或除冰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快速有效的除冰,且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辅助设备研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覆冰会造成以下危害:(1)损坏杆塔。线路覆冰过厚,会使杆塔机械荷重越载而折断。(2)线路跳闸。对于导线垂直排列的线路,当下层导线上的覆冰先脱落时(导线上的覆冰不一定同时脱落),导线就会迅速上升或上、下跳跃,造成相间短路,使线路开关跳闸,供电中断。(3)绝缘子串倾斜、导线严重下垂。线路各档距内的覆冰厚度不均匀时,导线弧垂将发生很大变化,造成悬垂绝缘子串倾斜,金具承受较大的水平方向作用力。在覆冰过厚的档距内,会造成导线严重下垂而发生接地事故。(4)绝缘子串覆冰后,会大大降低绝缘性能。当悬垂绝缘子串覆冰溶化时,可能形成冰柱,使绝缘子串短路,造成接地事故。
除冰方法主要有如下:
热力融冰法:
目前常见的热力融冰法有过电流融冰法、短路电流融冰、直流融冰三种方法。现在110kV及以上线路主要采用直流融冰较多。但是此方法需要复杂的设备和线路,成本较高,且在山区实现难度更大。
自然除冰法
自然除冰法是指不需外界能量而靠自然力实现除冰的方法。如在输电线路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等装置,在积雪或覆冰达到一定程度时,借助风力、重力等作用自行脱落,这种除冰方法简单易行,但具有较强的偶然性,不能实现可靠除冰,除冰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输电线路除冰存在成本较高难于实现或除冰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输电线路除冰存在成本较高难于实现或除冰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快速有效的除冰,且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操作杆、第二操作杆、第三操作杆、第四操作杆、金属片、回位弹簧、圆筒,所述圆筒两端为开口状,所述圆筒包括左半筒和右半筒,左半筒与右半筒连接,左半筒包括:第一上半筒和第一下半筒,第一上半筒与第一下半筒铰链连接,第一上半筒和第一下半筒内壁均匀分布有多个除冰钉,除冰钉的长度值等于圆筒内径值减去输电线外径值;第一操作杆一端与第一上半筒上表面连接,第二操作杆一端与第一下半筒下表面连接;右半筒内均匀分布有多个铲冰片,铲冰片一端与右半筒内壁连接,铲冰片另一端朝左半筒延伸,右半筒包括:第二上半筒和第二下半筒,第二上半筒内的铲冰片下端与第二下半筒铲冰片上端的距离值等于输电线外径值;其中,两个铲冰片之间的右半筒外壁上均设有通孔,第三操作杆一端穿过通孔后与金属片连接,第三操作杆另一端与第四操作杆连接,回位弹簧一端与右半筒外壁连接,回位弹簧另一端与第四操作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2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线除冰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空多线缆除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