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隔离新型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0697.0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9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鹰潭阳光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F21V23/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335200 江西省鹰潭***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新型 led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驱动电路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非隔离新型LED驱动电路及LED灯。
背景技术
目前在LED照明市场上,以隔离驱动电源为主。现有的LED驱动电路结构复杂,所用电感等元件体积大,难以集中到现有LED灯外罩内的电路板中,不利于生产加工,同时也导致散热困难,缩短LED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隔离新型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其通过对驱动电路输出信号占空比和频率的设计,使得所用电感参数变小,可以使电路元件集中贴片到现有LED灯外罩内的电路板中,实现了全贴片机械化生产,同时,灯罩内空间变大,改善散热性能,从而延长LED灯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隔离新型LED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第一电容、二极管、电感、第二电容、非隔离恒流驱动芯片;所述整流桥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火线、零线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和电感串联后并联于二极管的两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驱动输出端、第二驱动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非隔离恒流驱动芯片连接,所述非隔离恒流驱动芯片上设有Drain引脚、VDD引脚以及CS引脚,所述Drain引脚连接于二极管的正极,所述CS引脚通过电阻接地,所述VDD引脚通过第三电容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感为贴片电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阻和第三电容均采用贴片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均为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前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与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与电感连接。
一种LED灯,包括有灯罩、装设于灯罩内的电路板及连接于电路板上的LED灯,所述电路板上具有非隔离新型LED驱动电路;
所述非隔离新型LED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第一电容、二极管、电感、第二电容、非隔离恒流驱动芯片;所述整流桥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火线、零线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一端、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和电感串联后并联于二极管的两端,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驱动输出端、第二驱动输出端,所述LED灯连接于第一驱动输出端、第二驱动输出端之间;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非隔离恒流驱动芯片连接,所述非隔离恒流驱动芯片上设有Drain引脚、VDD引脚以及CS引脚,所述Drain引脚连接于二极管的正极,所述CS引脚通过电阻接地,所述VDD引脚通过第三电容接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对驱动电路输出信号占空比和频率的设计,使得所用电感参数变小,可以使电路元件集中贴片到现有LED灯外罩内的电路板中,实现了全贴片机械化生产,同时,灯罩内空间变大,改善散热性能,从而延长LED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整流桥 20、第一电容
30、二极管 40、电感
50、第二电容 60、非隔离恒流驱动芯片
70、LED灯80、电阻
90、第三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一种LED灯,包括有灯罩、装设于灯罩内的电路板及连接于电路板上的LED灯70,所述电路板上具有非隔离新型LED驱动电路,其中:
一种非隔离新型LED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10、第一电容20、二极管30、电感40、第二电容50、非隔离恒流驱动芯片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鹰潭阳光照明有限公司,未经鹰潭阳光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06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家具生产线的圆管折弯设备
- 下一篇:牡丹花蕊茶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