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粮食快速入库自动检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9892.1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1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姚海峰;姚卫平;李培玉;高光辉;党斌伟;朱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鑫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24 | 分类号: | B65G53/24;B65G53/46;B65G53/36;G01N33/02;G01N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粮食 快速 入库 自动 检验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食快速入库自动检验系统,包括自动扦样装置、自动化验装置和控制装置,自动化验装置包括粮食输送机构和粮食化验机构,粮食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粮食缓存器、第二粮食缓存器、输粮管道和动力气源,粮食化验机构包括杂质检测装置和水分检测装置,自动扦样装置的出料口连接第一粮食缓存器的进料口,第一粮食缓存器的出料口通过阀门连接杂质检测装置的进料口,杂质检测装置的粮食出料口通过输粮管道连接第二粮食缓存器的进料口,水分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二粮食缓存器的下方,第二粮食缓存器的出料口通过阀门连接水分检测装置的进料口。本发明实现了粮食收购过程中的自动扦样化验,减少了粮食入库等待时间,提高了收粮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粮食收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粮食快速入库自动检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粮食收购时汽运散装粮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在粮食入库之前,需对粮食质量进行检验,根据粮食杂质、水分、容重数据确定收粮价格以及储粮条件。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需要工作人员依次对粮食进行扦样、称重、化验并记录相关数据,此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且因存在人为操控因素可能导致检验员利用扣水、扣杂权限向售粮人谋取私利,然后上报虚假数据。目前虽然已有设备能够代替人工实现粮食自动扦样、称重以及化验,但在各个环节之间仍需依靠人力传送粮食,这在粮食售卖高峰时期会使售粮人排队等待的时间过长,严重影响收粮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粮食快速入库自动检验系统,能够实现粮食收购过程中的自动扦样化验,避免粮食质量检验数据作假,同时减少粮食入库等待时间,提高收粮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粮食快速入库自动检验系统,包括自动扦样装置、自动化验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自动扦样装置和自动化验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通过通信线缆电连接;
所述的自动化验装置包括粮食输送机构和粮食化验机构,粮食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粮食缓存器、第二粮食缓存器、输粮管道和动力气源,粮食化验机构包括杂质检测装置和水分检测装置,第一粮食缓存器和第二粮食缓存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通气口和进料口,下部分别设置有出料口,第一粮食缓存器和第二粮食缓存器的通气口分别通过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动力气源,自动扦样装置的出料口连接第一粮食缓存器的进料口,杂质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一粮食缓存器的下方,第一粮食缓存器的出料口通过第三阀门连接杂质检测装置的进料口,杂质检测装置的粮食出料口通过输粮管道连接第二粮食缓存器的进料口,水分检测装置设置在第二粮食缓存器的下方,第二粮食缓存器的出料口通过第四阀门连接水分检测装置的进料口;
所述的动力气源、杂质检测装置、水分检测装置和第一阀门至第四阀门分别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的粮食输送机构还包括分粮器、分粮管和第五阀门,所述的分粮器设置在第一粮食缓存器和杂质检测装置之间,第一粮食缓存器的出料口通过第三阀门竖直连接分粮器的进料口,分粮器的出料口通过第五阀门连接杂质检测装置的进料口,分粮器的进料口还通过旁通管连接分粮管的进料口,分粮管的出料口连接样品收集器的进料口,第五阀门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的粮食输送机构还包括扦样粮食缓存器、手动投料缓存器、进粮管道、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所述的手动投料缓存器上设置有手动投料口,手动投料缓存器设置在扦样粮食缓存器的下方,自动扦样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扦样粮食缓存器的进料口,扦样粮食缓存器的出料口通过第六阀门连接手动投料缓存器的进料口,手动投料缓存器的出料口通过进粮管道连接第一粮食缓存器的进料口,第七阀门设置在进粮管道上,第六阀门和第七阀门通过通信线缆与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鑫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鑫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98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