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顶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5548.5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8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夏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47 | 分类号: | H01M50/147;H01M50/547;H01M10/4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权雪雪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锂离子电池 顶盖 结构 | ||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顶盖结构,包括顶盖盖板、设置于所述顶盖盖板上的注液孔、防爆孔,以及分别穿过所述顶盖盖板并且固定于所述顶盖盖板上的第一电极极柱和第二电极极柱;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极柱与所述顶盖盖板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极柱与所述顶盖盖板绝缘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电极极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极极柱导电连接的电连接片;所述顶盖盖板上还设置有温敏开关,所述温敏开关与所述顶盖盖板导电连接;并且,所述温敏开关在所述顶盖盖板温度等于或高于预设温度时,温敏开关与所述电连接片导电连接;所述温敏开关在所述顶盖盖板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敏开关与所述电连接片断路装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能源供给与需求矛盾不断升级,人们迫切希望开发出新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锂离子动力电池应运而生。
在现代社会中,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或储能电站中,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将多个锂离子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合,使得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组的能量密度,电压,功率密度等技术参数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在实际应用上述锂离子电池组时,由于使用环境复杂,经常会发生晃动,振动,外界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容易导致各个锂离子电池上设置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失效,此时,如果对该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充电,由于没有充放电保护电路的保护,容易使得电池组内的锂离子电池发生过充,从而使得该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发生分解,释放热量,同时,由于电解液分解,锂离子在电池内部穿梭受阻,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内阻显著增加,从而使得锂离子电池温度急剧上升,此时如不及时停止对该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则会使得该锂离子电池温度继续上升,最终发生热失控,使得锂离子电池发生爆炸燃烧,进而诱使周围其他锂离子电池也发生热失控,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顶盖结构,其能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失效的情况下,能够将该发生故障的锂离子电池短路,阻断继续对该发生故障的锂离子电池继续充电,从而能够防止其发生热失控,避免造成锂离子电池发生燃烧爆炸的风险。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顶盖结构,包括顶盖盖板、设置于所述顶盖盖板上的注液孔、防爆孔,以及分别穿过所述顶盖盖板并且固定于所述顶盖盖板上的第一电极极柱和第二电极极柱;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极柱与所述顶盖盖板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极柱与所述顶盖盖板绝缘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电极极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电极极柱导电连接的电连接片;所述顶盖盖板上还设置有温敏开关,所述温敏开关与所述顶盖盖板导电连接;并且,所述温敏开关在所述顶盖盖板温度等于或高于预设温度时,温敏开关与所述电连接片导电连接;所述温敏开关在所述顶盖盖板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温敏开关与所述电连接片断路装配。
在正常充电状态下,锂离子电池通过第一电极极柱和第二电极极柱与外界电源连通,由于第二电极极柱与顶盖盖板绝缘连接,因此,在该状态下,外界电源可以实现对该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芯进行充电。在此技术方案中,为了防止锂离子电池发生过充,通过设置温敏开关,当锂离子电池的顶盖盖板因锂离子电池发生过充温度过高时,温敏开关能够将顶盖盖板与第二电极极柱导电连接,从而使第一电极极柱与第二电极极柱导电连接,从而使得该锂离子电池发生短路,外界电源无法对该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芯进行充电,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锂离子电池因过充而发生热失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5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