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垃圾桶动作省电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5342.2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0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昕;陈江群;林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纳仕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6 | 分类号: | B65F1/16;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1 | 代理人: | 陈如涛 |
地址: | 350401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垃圾桶 动作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生活垃圾容器的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电子垃圾桶动作省电控制装置,其要点在于,还包括有堵转电流设定寄存器、取样电阻以及依序连接的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结果寄存器和比较单元,比较单元的基准端与堵转电流设定寄存器连接,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与微电脑控制单元连接;取样电阻与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的连接点连接模数转换器,比较单元将得到的实时电流值与堵转电流设定寄存器中基准电流值进行对比,当实时电流值大于基准电流值时,微电脑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停止对电机进行供电。本发明优点在于:大幅度降低了电子垃圾桶动作时的耗电,提高电池使用寿命;无需行程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生活垃圾容器的控制技术,特别是一种电子垃圾桶动作省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子垃圾桶,基本上有两种开盖触发电路方式,一种是感应触发(感应垃圾桶);一种是开关触发(轻触式电动垃圾桶)。由于绝大部分电子垃圾桶采用电池供电,所以耗电问题对于电子垃圾桶尤为重要。电子垃圾桶的耗电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待机耗电量(桶盖不动时);第二部分为动作耗电量(桶盖运动时)。电子垃圾桶的动作是指由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带动桶盖开启或关闭的整个过程。当桶盖开启或关闭到位后桶盖被限位状态时,如电机还在通电,此时电机就处于堵转状态。目前电子垃圾桶桶盖从开始动作后到对电机停止供电是靠控制程序给电机一个固定的转动时间,一般设计为1秒。
然而,用于电子垃圾桶驱动桶盖动作的电机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特点是电压越高,转速越高,近视平方关系。事实上,在电子垃圾桶使用过程中电池容量是逐步下降的,电池的电压也逐步下降,对于一次性电池从满容量的1.5V下降至1.0V时容量基本就用完。因此,当电池容量较充足时电压比较高,电机转速快,桶盖开启或关闭所需的动作时间只需0.5秒左右;当电池容量不太足、电压比较低时,电机转速将变慢,桶盖开启或关闭的动作时间需要1秒左右。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即使是电池容量基本用完,也能保证电池容量不足时(电压比较低)桶盖也能开关到位,所以电机固定的转动时间设计为电压较低、电机转速较慢所需要的1秒。
但是,当电池容量较充足、电压比较高时,实际桶盖开启或关闭的动作时间只需要0.5秒左右,剩下0.5秒左右时间电机处于堵转状态。以现有的12升感应垃圾桶测试为例,在电池容量充足时(电池电压为1.5V),桶盖在动作时电机电流为70mA,桶盖开启到位的时间为0.5秒,剩下0.5秒时间因为桶盖已经开到位,此时电机处于堵转状态,而电机堵转电流为230mA,实际开盖所需要的电能=70mA×0.5秒÷3600=0.0097 mAh,堵转状态浪费的电能=230mA×0.5秒÷3600=0.0319mAh。也就是说,在电池容量充足的情况下,桶盖动作浪费的电能是实际需要的电能的3倍左右。目前也有采用光电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来判断桶盖开关到位的方法,但电路复杂,成本也比较高,无法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提高电池利用率的电子垃圾桶动作省电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一种电子垃圾桶动作省电控制装置,包括有开盖信号触发电路、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和微电脑控制单元,开盖信号触发电路通过微电脑控制单元与电机正反转驱动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要点在于,还包括有堵转电流设定寄存器、取样电阻以及依序连接的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结果寄存器和比较单元,比较单元的基准端与堵转电流设定寄存器连接,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与微电脑控制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纳仕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纳仕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5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