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水预处理絮凝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4945.0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43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烈熊;刘建津;靳小雷;黄祥辉;陈金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清道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B01D5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上***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预处理 絮凝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水预处理絮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01:将污泥水输送进絮凝罐;步骤S02:向絮凝罐内加入絮凝剂;步骤S03:将絮凝罐内混合浆液抽出并进行螺旋式传输。本发明方法有效提高污泥水在预处理过程中污泥水絮凝的效率,也对废气进行除尘处理,降低污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水预处理絮凝工艺。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的产生量急剧加大,在对生活污水处理量加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污泥的处理的压力增加;而且污泥自然降解的时间较长,前期的污泥没有降解,新的污泥又堆放了过来,并且污泥对于土地和周围环境会产生污染,长此以往,将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进而限制城市的发展。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通过污泥减量化技术使污泥在体积上减小,从而降低处理处置污泥的时间和费用。在污泥减量化中污水处理厂先进行污泥水处理过程,将絮凝剂加入污泥中,让絮凝剂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在颗粒之间起链接架桥作用,使细颗粒形成比较大的絮团,并且加快了沉淀的速度。这一过程称之为絮凝。但现有污泥水处理过程中,大多数处理厂简单的往污泥水中加入絮凝剂后搅拌一段时间,就将污泥输送到下一步工序;这种简单方法,污泥水和絮凝剂的絮凝反应时间短、效率低,这样即浪费材料,也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水预处理絮凝工艺,能提高絮凝剂和污泥水混合更均匀,反应时间更长,絮凝效果更好。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污泥水预处理絮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将污泥水输送进絮凝罐;
步骤S02:向絮凝罐内加入絮凝剂;
步骤S03:将絮凝罐内混合浆液抽出并进行螺旋式传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01中所述絮凝罐为三级絮凝罐,所述三级絮凝罐包括第一絮凝罐、第二絮凝罐和第三絮凝罐,所述三级絮凝罐采用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011:所述第一絮凝罐右侧壁从上而下依次有污泥水进口和第一搅拌器,所述第一絮凝罐左侧壁有第一L形出料管,所述第一L形出料管的出料口低于所述污泥水进口,所述第一L形出料管的出料口为第二絮凝罐的进料口,所述第一L形出料管内有第一绞龙输送机;
步骤S012:所述第二絮凝罐的底部有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二絮凝罐左侧壁有第二L形出料管,所述第二L形出料管的出料口低于所述污泥水进口,所述第二L形出料管的出料口为第三絮凝罐的进料口,所述第二L形出料管内有第二绞龙输送机;
步骤S013:所述第三絮凝罐的底部有第三搅拌器,所述第三絮凝罐的左侧壁底部有混合浆液出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03采用以下装置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清道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清道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49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