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透镜的高效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4873.X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2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治洲;罗俊松;肖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随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9/02 | 分类号: | C03B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透镜 高效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透镜的高效生产设备,包括下模座、凹模、与凹模匹配的凸模,凹模位于模座上,凸模位于凹模的正上方,下模座的内部开设有通道,通道与玻璃加热炉连通,凹模的侧面设置有与通道连通的出料管,出料管的中心轴与下模座上表面垂直,出料管位于下模座上方并与下模座固定,出料管面向凹模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凹模上方,出料口的下壁与凹模顶部之间设置有倾斜板,出料口通过倾斜板与凹模连通。本发明将注塑成型与模压成型结合起来,解决了目前模压成型后的非球面透镜形状不规则的问题;通过采用倾斜板控制熔融状态的玻璃材料流动速度,解决了非球面透镜形状出现厚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压成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透镜的高效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球面透镜是指从透镜的中心到边缘具有恒定的曲率,而非球面透镜则是从中心心到边缘之曲率连续发生变化。在摄影镜头中,为了保证光学性能,必须校正众多的像差。若仅仅用球面透镜来校正,则对应镜头的技术要求需要有许多透镜组合。对于特殊的高级镜头,仅用球面透镜有时不能使像差校正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目前非球面透镜的成型工艺中模压成型是常用手段之一,模压成型,是将玻璃材料加热至高温而变得具有可塑性,通过非球面模具来成型,然后逐步冷却至室温。将玻璃加热后通过非球面模具来成型,会出现以下问题:(1)玻璃加热时,受热不均匀,加热后的玻璃可塑程度不均衡,成型的非球面透镜会发生一定的形变;(2)玻璃材料进行模压时,由于玻璃材料在模具中的填充不分散,造成非球而透镜的厚度分布不均匀。以上两个问题都会使成型后的非球面透镜性能、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模压成型后的非球面透镜出现厚度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的高效生产设备,解决目前模压成型后的非球面透镜出现厚度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学透镜的高效生产设备,包括下模座、凹模、与凹模匹配的凸模,凹模位于模座上,凸模位于凹模的正上方,所述下模座的内部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玻璃加热炉连通,凹模的侧面设置有与通道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中心轴与下模座上表面垂直,出料管位于下模座上方并与下模座固定,出料管面向凹模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位于凹模上方,所述出料口的下壁与凹模顶部之间设置有倾斜板,出料口通过倾斜板与凹模连通。
本实用采用注塑模压的方式制备非球面透镜,本发明利用的玻璃材料不是可塑性的玻璃材料,而是通过玻璃加热炉熔融后的玻璃材料,将熔融状态的玻璃材料注入凸模与凹模之间既能够控制非球面透镜的厚度,还能够保证非球面透镜具有符合要求的形状,不会发生形变,注塑的方式,熔融状态的玻璃材料会缓慢填充进凸模与凹模之间,熔融玻璃材料具有流动性,因此,熔融玻璃材料在凸模与凹模之间分布均匀,非球而透镜的厚度分布均匀;熔融玻璃材料注塑的速度越慢其内部含有的气泡越少,因此,本发明通过出料管、倾斜板控制了注塑速度;本发明在下模座内部挖通道,通入熔融状态的玻璃材料,是为了避免玻璃材料把暴露在空气中而受到污染,影响成品的质量;并且,在熔融状态的玻璃材料在下模座内流动,能够有效减缓熔融玻璃材料的冷凝速度,使得熔融玻璃材料的流动性好,便于填充;本发明的实现原理为:将玻璃加热炉内加热熔融后的玻璃材料泵入通道内,玻璃材料穿过通道进入出料管中,熔融状态的玻璃材料从出料口中流出至倾斜板上,熔融状态的玻璃材料沿着倾斜板缓慢进入凹模与凸模之间完成注塑工艺,注塑之后凸模向凹模的位置下压至要求位置时,冷凝成型。本发明将注塑成型与模压成型结合起来,改变了玻璃材料的使用状态,从而解决目前模压成型后的非球面透镜形状不规则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倾斜板控制熔融状态的玻璃材料流动速度,解决了非球面透镜形状出现厚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随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随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48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